成语拼音:qiān zī wàn tai
成语解释:见“千姿百态”。
成语出处:贺敬之《桂林山水歌》:“望不尽,千姿万态独秀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姿态之多
繁体字形:千姿萬態
英文翻译:varied types and pose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姿:1.样子;形态:姿势。雄姿。2.容貌:丰姿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态:1.人的姿容、体态:姿态。2.事物的情状、样子:变态。状态。事态。3.一种语法范畴。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,如主动、被动等。
说到“千姿万态”的成语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五花八门”或“千变万化”——但你知道吗?这些词背后其实藏着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。比如“百花齐放”最初形容春天的生机,现在却被用来鼓励多元发展。为什么古人总爱用数字加事物的方式描述丰富性?或许因为“眼见为实”,具体化的表达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画面。
举个栗子:菜市场里,有人用“形形色色”形容摊位上堆成小山的蔬菜瓜果,而另一个阿姨吐槽邻居家装修风格“七拼八凑”。这两种说法哪个更贴切?其实前者强调多样性本身,后者则暗含混乱感——可见数字成语的微妙差别藏在情感色彩里。
最近朋友问我:“现在网络流行语这么多,成语会不会过时?”我的观察是:短视频里“瞬息万变”的热梗,和古人笔下“白云苍狗”的世事变幻,本质上都在捕捉流动的时间。上周在地铁站看到墙绘用“千人千面”表现乘客群像,这种传统成语与现代艺术的碰撞,反而让老词焕发了新生命。
试着用成语描述今天的天气?晨起时“云谲波诡”,午间“烈日炎炎”,傍晚又“斜风细雨”。短短三组词,不仅勾勒出气象变化,还自带情绪滤镜。这或许就是汉语的魅力:把抽象概念打包成可触摸的意象,像乐高积木般自由组合。
有学生问我:“背这么多成语到底有什么用?”我的建议是:与其死记硬背,不如当作观察生活的放大镜。当你说“这个奶茶店口味千篇一律”,其实是在批评缺乏创新;而赞叹手工匠人“匠心独运”时,已经在不自觉地传承文化密码。下次遇到让你心头一动的场景,不妨试试用四个字定格它。
路过新建的文创园时,看到玻璃幕墙上映着“包罗万象”的投影艺术。突然意识到,成语就像语言的万花筒——转个角度就是新世界。它们或许不会帮你涨工资,但能让平凡的日子多出几分诗意,就像给黑白素描添上水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