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xíng wàn tài
成语解释:形:形状。多种多样的形状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慧观》:“各自占一世界,而各自谓世界之大,已尽于是,此外千形万态,非所见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事物等
繁体字形:千形萬態
英文翻译:Thousand forms and ten thousand state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态:1.人的姿容、体态:姿态。2.事物的情状、样子:变态。状态。事态。3.一种语法范畴。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,如主动、被动等。
什么是"千形万态"?这个词组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形态的丰富多彩。比如清晨菜市场的摊位,青椒红番茄码成彩色金字塔,活鱼在塑料盆里甩尾溅水花,每个摊主吆喝的声调都带着独特的韵律——这就是生活最生动的千形万态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现代科技发展后,我们反而更强调多样性?二十年前手机都是直板造型,现在却有折叠屏、曲面屏、三防机型。去年我在电子展看到,某品牌甚至推出了竹制手机后盖,将自然材质与数码产品融合。这或许印证了:当基础需求被满足后,人类对差异化的追求就会觉醒。
建筑设计领域最能体现这种多样性追求。去年参观苏州博物馆新馆时,贝聿铭大师用六边形镂窗演绎光影魔术,每个时辰投射的图案都不尽相同。而就在同个园区,明代园林的月亮门却以完美圆形诠释永恒之美。传统与现代的形态碰撞,恰恰构成了文明传承的完整图景。
值得思考的是:形态差异是否必然带来价值?去年春天我尝试种植多肉植物,购入三十多个品种。有些饱满如玉石,有些纤薄似蝉翼,但真正适应本地气候的不过五六种。这让我明白:表面的多样性固然迷人,但真正重要的,是每种形态背后的生存智慧。
在东京地铁站观察通勤人群时,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虽然大家都穿着深色西装,但领带花纹、公文包款式、甚至行走步频都暗藏个性表达。这或许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:在保持整体协调的前提下,细微处的多样性最能彰显个体价值。
当我们谈论千形万态时,本质上是在探讨可能性。就像孩子们玩的万花筒,每次转动都会诞生新图案。去年指导大学生创业团队时,我常提醒他们:不要被现有模式框住,但也要记得在创新时保留可识别性——就像不同品种的玫瑰,既保持花瓣层叠的基本形态,又在颜色香气上千变万化。
下次逛超市不妨留意调味品货架:老陈醋装在褐色陶坛,日式酱油用透明玻璃瓶,意大利黑醋配着雕花木塞。这些包装设计都在无声讲述:真正的多样性不是杂乱堆砌,而是让每种形态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