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xíng yī mào,bǎi huì yī shēng
成语解释:喙:鸟嘴。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
成语出处:黄人《序》:“引绳墨,立橅型,如村塾之训蒙,如琐院之课士,俾千形一貌,百喙一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千形一貌,百喙一声
英文翻译:A thousand shapes, a hundred beak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貌:1.相貌:面貌。容貌。以貌取人。2.外表的形象;样子:全貌。貌合神离。3.姓。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喙:1.鸟兽的嘴。2.借指人的嘴:百喙莫辩。无庸置喙(无须插嘴)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你有没有刷短视频时突然愣住?满屏的舞蹈动作、变装特效、甚至文案都像复制粘贴——明明刷了上百条内容,却仿佛在看同一部电视剧的回放。这正是“千形一貌,百喙一声”的典型场景,就像春天公园里齐刷刷开放的樱花,远看绚烂夺目,细瞧每朵都像孪生姐妹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撞脸的现象呢?某位古装剧导演的遭遇或许能说明问题。当他坚持要给女主角设计不对称发髻时,制作团队集体反对:“大数据显示观众更喜欢对称造型”。这就像二十家奶茶店同时推出“暴打柠檬茶”——当市场反馈成为唯一指挥棒,创新反而成了高风险行为。
难道整齐划一就是坏事吗?去年中秋的灯笼集市给了我们新启发。三十多位手艺人用统一规格的竹架创作,有人编出会转动的玉兔,有人做出带香囊的月宫。这让我想到成语的真谛: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形式是否相同,而是内在灵魂能否自由歌唱。就像交响乐团里所有乐器遵循同一份乐谱,却能奏出层次丰富的华章。
面对同质化浪潮,普通人的破局点在哪里?邻居王阿姨的故事或许能带来启发。她在社区烘焙课上做的桃花酥,既不追求网红店的流心效果,也不模仿老字号的十八层酥皮,而是把孙女的简笔画拓在面皮上。当别人都在追求“爆款相”时,带着生活温度的创意反而成了菜市场的抢手货。
下次再遇到千篇一律的内容洪流,不妨试试切换观察角度。那些看似雷同的短视频里,可能藏着某个创作者偷偷加进去的家乡方言;那些整齐摆放的货架上,也许有店主精心设计的陈列小心思。世界永远需要标准化的效率,但也永远为带着指纹的创作保留着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