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zhēn wàn zhēn
成语解释:形容情况非常确实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是小的伏侍他上马,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,面貌认得仔细,千真万真是他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非常确实
繁体字形:千真萬真
英文翻译:A thousand truths, a thousand truth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真:1.真实(跟“假、伪”相对):真心诚意。千真万确。去伪存真。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。2.的确;实在:时间过得真快!。“人勤地不懒”这话真不假。3.清楚确实:字音咬得真。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?4.指真书:真草隶篆。5.人的肖像;事物的形象:写真。传真。6.本性;本原:返璞归真。7.姓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真:1.真实(跟“假、伪”相对):真心诚意。千真万确。去伪存真。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。2.的确;实在:时间过得真快!。“人勤地不懒”这话真不假。3.清楚确实:字音咬得真。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?4.指真书:真草隶篆。5.人的肖像;事物的形象:写真。传真。6.本性;本原:返璞归真。7.姓。
“千真万确”这个成语到底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强调事情的真实性不容怀疑。比如朋友告诉你:“我亲眼看见超市鸡蛋打五折!”你回一句:“千真万确?那我得赶紧去!”这时候,这个成语就成了确认信息可靠性的“信任印章”。
人们为什么喜欢用这个成语?其实背后藏着个有趣的心理: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总想快速判断真假。当有人说“这事千真万确”,就像给话语贴了个防伪标签,瞬间提升可信度。举个职场例子:同事拿着数据报告说“客户满意度提升30%,千真万确”,大家自然会优先考虑这个结论。
这个成语有没有使用禁忌?当然有。它更适合用在已经过验证的事实上。比如天气预报说今天有暴雨,结果真下大雨了,这时候用“千真万确”才合适。但如果用来说“我明天肯定升职,千真万确”,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严谨。
现代人怎么玩转这个成语?我发现年轻人把它用得更有创意。比如网购时看到“正品保证,千真万确”的广告,或是短视频博主指着新景点说“这里的风景千真万确值得打卡”。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,又增添了时代气息。
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现在连AI技术都在模仿这种表达方式。有些智能客服会回复:“您查询的物流信息千真万确已更新。”这种拟人化的表达,反而比冷冰冰的“数据已同步”更让人安心。这或许说明,语言的生命力在于适应新场景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当我们在说“千真万确”时,本质上是在建立信任连接。就像老茶客品茶时说“这普洱是古树茶,千真万确”,短短四个字就完成了从陈述事实到情感共鸣的跨越。下次用它时,不妨想想: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真相,更是对沟通质量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