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n xìn bù xìn
成语解释:指不完全相信。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似信非信
繁体字形:半信不信
英文翻译:Half faith
半:1.二分之一;一半(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,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):半尺。一斤半。半价。过半。一年半载。2.在…中间:半夜。半路上。半山腰。半途而废。3.表示很少:一星半点儿。一鳞半爪。4.不完全:半新的楼房。房门半开着。5.姓。
信:[xìn]1.诚实,不欺骗:信用。信守。信物。信货。信誓旦旦。2.不怀疑,认为可靠:信任。信托。信心。信念。3.崇奉:信仰。信徒。4.消息:信息。杳无音信。5.函件:信件。信笺。信鸽。信访。6.随便,放任:信手(随手)。信步(随意走动,散步)。信笔。信意。7.同“芯2”。8.姓。 。[shēn]1.古同“伸”,舒展开。2.古同“伸”,表白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信:[xìn]1.诚实,不欺骗:信用。信守。信物。信货。信誓旦旦。2.不怀疑,认为可靠:信任。信托。信心。信念。3.崇奉:信仰。信徒。4.消息:信息。杳无音信。5.函件:信件。信笺。信鸽。信访。6.随便,放任:信手(随手)。信步(随意走动,散步)。信笔。信意。7.同“芯2”。8.姓。 。[shēn]1.古同“伸”,舒展开。2.古同“伸”,表白。
哎哟喂,这“半信不信”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词儿!说白了,它形容的就是那种心里犯嘀咕、拿不定主意的状态。比如说你朋友神神秘秘跟你说:“这家火锅店绝对好吃到舔盘子!”你嘴上应着“好好好”,心里却暗戳戳想:“真的假的?别又是踩雷指南吧?”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为啥人会有这种“半吊子”的信任感呢?害!这不就跟买彩票一个理儿嘛——既怕错过锦鲤附体的机会,又心疼口袋里的钢镚儿。就像去年老王炒股,听说新能源要起飞,犹犹豫豫投了半仓,结果赚了个盆满钵满,现在逢人就拍大腿:“当初要是全仓该多好!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状态也不全是坏事。你瞅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各种消息跟走马灯似的转。就拿养生知识来说吧,今天说喝凉水伤胃,明天又说能促进代谢。要是全信了,那不得活活把自己纠结死?这时候保持点“半信不信”的清醒劲儿,反倒能躲开不少智商税。
要我说啊,这词儿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动态平衡。就像玩跷跷板,完全不信容易错失良机,全盘接受又可能被带沟里。去年我家装修那会儿,设计师说要用新型环保漆。我先是查了三天资料,又拎着样品跑到检测机构,最后才敢拍板——您猜怎么着?现在屋里还真没甲醛味儿!
不过话分两头说,这分寸感可不好拿捏。我邻居张姐就是个反面教材,听说某理财产品收益高,既舍不得高利息又怕血本无归,结果犹犹豫豫错过了最佳赎回期。所以说啊,该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得痛快点儿,总不能老在“信与不信”的钢丝上晃悠吧?
说到底,这“半信不信”就像炒菜的火候,得看菜下料。遇到大事儿多掂量掂量没毛病,但要是连中午吃啥都要纠结半小时,那可真得改改这毛病了。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