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án
  • zhēng
  • běi
  • ji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án zhēng běi jiǎo

成语解释:征:征伐;剿:征剿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

成语出处:鲁迅《王化》:“南征北剿,决不偷懒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经历的战争

繁体字形:南征北勦

英文翻译:Southern expedition and Northern suppression

南征北剿的意思

南:[nán]1.方向。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。与“北”相对:指南针。南方。2.指中国南方:南货。南味。[nā]〔南无〕梵语音译词。佛教用语。表示尊敬或皈依:南阿弥陀佛。无(mó)。

征:1.走远路(多指军队):征途。长征。2.征讨:出征。南征北战。3.政府召集人民服务:征兵。应征入伍。4.征收:征税。5.征用:征地。6.征求:征稿。征文。7.证明;证验:文献足征。信而有征。有实物可征。8.表露出来的迹象;现象:征候。象征。特征。“徵”

北:[běi]1.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2.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[bèi]古同“”,违背,违反。

剿:[jiǎo]讨伐;用武力消灭:剿匪。[chāo]抄取;抄袭(文字、言论等)。

成语评论

南征北剿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古代战场上的策略,但放在今天的生活里能怎么用呢?比如公司里的小张,负责的项目突然出现技术漏洞、客户投诉和团队内讧三件大事。他白天协调程序员改代码,中午跟客户开安抚会,晚上又拉着同事复盘流程,硬是用了三天时间把所有问题摆平。老板夸他:“你这简直是现代版南征北剿啊!”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的核心到底在说什么?其实重点在“主动出击”和“多线作战”。就像新手妈妈既要处理孩子的哭闹,又要应对工作群的紧急消息,还要抽空给自己煮碗泡面——这种同时应对多方挑战的状态,本质上就是在“征”与“剿”中寻找平衡。
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现在年轻人把这个成语用得特别灵活。前阵子看直播,有个卖多肉植物的主播边给粉丝讲养护知识,边处理物流投诉,还顺带教观众怎么用手机拍植物大片。弹幕里飘过一句:“主播这是南征北剿式带货,服了!”

这种用法延伸出个新问题: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需要这种能力?二十年前的工作可能只需专注某个领域,现在却要同时处理微信、邮件、会议和突发状况。就像小区物业王师傅,上午修电梯,下午调解邻里纠纷,晚上还要盯着监控找乱扔垃圾的住户——每个任务都是不同战场的“小战役”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提醒我们:面对复杂挑战时,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布局。就像玩俄罗斯方块,高手不是等方块堆到顶才着急,而是提前想好每个块的落点。当然,也要警惕变成无头苍蝇式的忙碌,重点在于分清“南征”的主战场和“北剿”的次要矛盾。

下次遇到需要多任务处理的场合,不妨想象自己是指挥若定的将军。比如备考研究生的学生,既要刷英语真题,又要准备专业课,还要抽空健身保持状态——这种有策略的统筹安排,可能比单线作战更能提高整体效率。毕竟生活不会按我们的计划出牌,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的姿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