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én
  • zhī
  • dào
  • huán
  • zhì
  • rén
  • zhī
  • s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

成语解释: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

成语出处: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分句;指以牙还牙

繁体字形:即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

英文翻译:That is to say, we should treat people in their own way
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

即:1.靠近;接触:若即若离。可望而不可即。2.到;开始从事:即位。3.当下;目前:即日。即期。成功在即。4.就着(当前环境):即景。5.姓。6.就是:荷花即莲花。非此即彼。7.就;便:一触即发。招之即来。闻过即改。8.即使:即无他方之支援,也能按期完成任务。
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
治:1.治理:治家。治国。自治。治标。治本。治淮(淮河)。2.指安定或太平:治世。天下大治。3.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:县治。府治。省治。4.医治:治病。我的病已经治好了。5.消灭(害虫):治蝗。治蚜虫。6.惩办:治罪。惩治。处治。7.研究:治学。8.姓。
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
成语评论
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,但它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:用对方对待你的方式去回应对方。比如有人对你冷嘲热讽,你可以用同样的语言风格反问对方;如果商家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,监管部门也可以用高额罚款让商家“体验”被欺骗的感觉。

这种策略是鼓励报复吗?其实不完全对。它更像一种“镜像反射”的智慧——通过让对方亲身体验自己的行为后果,促使他们反思。例如职场中,若同事总把责任推给你,你可以公开反问:“按你的逻辑,这个问题是不是该由你来解决?”这种方式既避免了争吵,又让对方意识到自身问题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邻居总在深夜大声播放音乐。与其直接争吵,不如挑一个清晨用同样的音量播放新闻早报。第二天对方主动道歉的概率,可能远大于单纯的口头警告。这种“感同身受”的效果,往往比说教更有说服力。

但使用时要注意什么?关键在掌握分寸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“斗转星移”,用三成功力反弹可以化解危机,若用十成力道可能酿成惨剧。现实中若遇到网络暴力,截图取证并@网警处理,远比以暴制暴更明智。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,而非陷入恶性循环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强调“方法适配性”。就像打乒乓球时,对手擅长削球,你就用削球回击,这既是对对手技术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应变能力的考验。但切记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,毕竟以错误方式回应错误,只会让错误加倍。

当国际外交中出现贸易壁垒时,某国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,另一国立即对农产品采取同等措施,这种博弈虽显强硬,却有效促使双方重回谈判桌。可见在特定场景下,这种策略能快速建立对等沟通的基础。

最后想说的是,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像照镜子。当你发现镜子里的影像扭曲时,与其责怪镜面,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姿势。同理心不是软弱,而是解决问题的捷径。下次遇到棘手的人际关系时,不妨试试这种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的智慧,但记得始终带着善意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