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ǔ yì chéng rén
成语解释: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
繁体字形:取義成仁
英文翻译:die to preserve one's virtue intact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“取义成仁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“高大上”,但说白了,就是一个人为了坚守道义或理想,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。举个最直接的例子: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,面对威逼利诱始终不投降,最后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慷慨赴死——这就是典型的取义成仁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还有这种‘舍命取义’的场景吗?”其实换个角度看,医生在疫情中冒着感染风险救治病人,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,本质上也是取义成仁的体现。他们未必需要牺牲生命,但愿意把他人安危放在自己之上。
再往小处说,普通人也会遇到“取义成仁”的选择。比如发现同事贪污公款,举报可能会丢工作,但依然选择揭发真相。这时候的“义”是对诚信的坚持,“仁”是对集体利益的守护。个人觉得,这种日常中的勇气往往比生死抉择更难,因为要对抗的是现实压力而非生死威胁。
有个有趣的问题:取义成仁必须悲壮惨烈吗?我倒认为不一定。就像老师放弃高薪职位去山区支教,虽然没到“成仁”的程度,但同样是为理想放弃个人利益。这种温和版的取义成仁,反而让高尚价值观变得更可实践。
需要注意的是,取义成仁和盲目逞英雄有本质区别。真正的“义”需要理性判断,比如不会游泳却跳河救人导致双双溺亡,这就偏离了“仁”的初衷。关键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,找到智慧和勇气的平衡点。
最后想说的是,取义成仁的精神内核其实从未过时。它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也可以是职场中一次拒绝谎言的坚持。当我们把“义”理解为对底线的尊重,把“仁”看作对他人福祉的关切,就会发现这种价值观始终在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