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ǔ shě liǎng nán
成语解释: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。指难以抉择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难以抉择
繁体字形:取捨兩難
英文翻译:The dilemma of choice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舍:[shè]1.房屋:宿舍。校舍。2.舍间:敝舍。寒舍。3.养家畜的圈:猪舍。牛舍。4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:舍侄。舍弟。5.姓。6.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:退避三舍。[shě]1.舍弃:四舍五入。舍近求远。2.施舍:舍粥。舍药。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:想换工作又舍不得稳定的社保,想买学区房又放不下自由的生活节奏。这种"鱼与熊掌不可得兼"的困境,古人早就用"进退维谷"形容得淋漓尽致。究竟该怎样理解这种矛盾心态?让我们从成语故事里找答案。
春秋时期管仲提出"鹿死不择音"的典故,比喻人在危急时刻顾不得周全。就像现代人面对高薪异地工作和照顾患病父母的选择,每个选项都有沉甸甸的分量。这时不妨自问:三年后回头看,什么选择最不会后悔?答案往往藏在时间的长河里。
"骑虎难下"的成语出自《晋书》,描绘了既不能继续前进又无法安全撤退的窘境。当代年轻人常陷入类似困局:既想在大城市追逐梦想,又担心错失家乡的发展机遇。我的表弟去年就面临这个选择,最终他尝试了"候鸟式工作",用远程办公兼顾两头,意外开拓了新业务模式。
战国策中的"鸡肋"典故最耐人寻味。曹操口中的"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",恰似当代人对待鸡肋感情的态度。有位读者曾向我倾诉,她在五年恋爱关系中既感受不到激情,又害怕重新开始。我建议她做个"情感资产负债表",把付出和收获具象化,结果她发现某些隐性成本远超想象。
北宋苏轼"蜗角虚名"的感叹,对照当下职场人的晋升焦虑再合适不过。有位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告诉我,他正面临升职加薪与陪伴孩子成长的选择。我们共同设计了一套"时间置换方案",通过优化工作流程腾出亲子时间,既保住了晋升机会,又实现了每周三次的亲子阅读。
这些成语故事穿越千年依然鲜活,因为它们揭示了选择的本质——不是寻找完美答案,而是认清内心优先级。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时,重要的不是选择哪条路,而是明白自己为何选择。下次遇到两难困境,不妨把选项写在纸上,给每个选择打上"必要分"和"心动分",答案自会浮现。
有位茶艺师傅教过我:好茶不怕开水烫,真金不怕火来炼。真正重要的东西,经得起任何选择的考验。与其在取舍间反复纠结,不如相信无论选择哪条路,只要用心经营,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。毕竟人生的精彩,往往藏在转弯后的风景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