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è shū suǒ jiàn
成语解释:见“各抒己见”。
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议院》:“中国历代帝王继统,分有常尊,然而明良喜起,吁咈庚歌,往往略分言情,各抒所见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
繁体字形:各抒所見
英文翻译:each airs his own views
各:[gè]1.指示代词。a)表示不止一个:世界各国。各位来宾。b)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: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。各人回各人的家。2.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:双方各执一词。左右两侧各有一门。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。3.姓。[gě]特别(含贬义):这人真各。
抒:1.表达;发表:各抒己见。直抒胸臆。2.同“纾”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一群人讨论问题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观点像烟花般绽放的场景?这种热闹的场面正是"各抒己见"的生动写照。比如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会上,程序员说"应该优先优化系统架构",设计师主张"用户体验才是核心",市场专员则强调"需要蹭上热点话题"。这种思维碰撞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创新方案。
这个成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关键在于"各"字所承载的多样性智慧。就像吃火锅时,有人爱麻辣锅底,有人选菌菇汤底,不同口味调和才能满足整桌人的需求。春秋战国时期的"百家争鸣"就是典型案例,儒家讲仁义,法家谈制度,道家说自然,正是这些截然不同的思想交锋,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基因。
为什么现实中常有人不愿表达观点?观察发现,很多人像含羞草般遇到讨论就蜷缩叶片。有位年轻教师曾告诉我:"教研会上我总把新点子咽回去,生怕被说幼稚。"其实就像拼图游戏,每块碎片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,那个看似"幼稚"的想法,说不定正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拼片。
从反面看,缺乏观点交锋会导致什么?记得某次社区改造项目,因为大家碍于情面都只说"挺好",结果建成的健身区离居民楼太近,反而引发噪音投诉。这就像合唱团全体唱同一个声部,看似和谐却失去了立体声的层次感。真正的智慧往往诞生在不同声部的和鸣中。
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个智慧?下次家庭聚会讨论旅行计划时,不妨让孩子先说想法,老人补充建议,年轻人规划路线。就像园丁打理花园,既要保留玫瑰的艳丽,也要欣赏蒲公英的野趣。我常跟团队说:"别怕观点像彩虹糖有不同颜色,混在一起才能调出惊喜的味道。"
窗外的梧桐树正在风中沙沙作响,每片叶子摆动的幅度都不相同,却共同奏出自然的交响乐。当我们学会珍视每个独特的声音,就像收藏家收集不同年代的瓷器,终会发现:观点的差异不是裂痕,而是照进现实的多棱镜,让真理折射出更完整的光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