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óng lèi xiāng qiú
成语解释: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,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相互投合
繁体字形:同類相裘
英文翻译:like draws to like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类:1.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:种类。分类。同类。2.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:分成几类。两类性质的问题。3.类似:类人猿。类新星。画虎不成反类狗。4.姓。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生活中,我们常遇到"物以类聚"的现象。比如晨跑群里总有人相约打卡,读书会成员常讨论同一本书,这种自然形成的圈子,其实就是"同类相求"的生动写照。为什么人们总会被相似的人吸引?或许因为共同爱好能快速建立信任,就像两棵相似的植物更容易在相同土壤里扎根。
职场里这种现象尤其明显。程序员们午休时讨论代码优化,设计师端着咖啡杯就能聊起配色方案。这不仅是专业交流,更像磁铁的同极相吸——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深耕时,会不自觉地寻找能理解专业术语的伙伴。这种吸引力背后,是否藏着人类对认同感的本能需求?
有趣的是,相似性也会带来局限。我曾加入过摄影俱乐部,起初为找到知音欣喜,但渐渐发现大家审美趋同。这让我思考:同类相求是否像双面胶?既粘合了志趣相投者,也可能把思维困在固定框架里。就像吃惯咸豆花的人,可能永远不知道甜豆花的美味。
网络时代放大了这种效应。算法推荐的"猜你喜欢",让游戏迷总能遇见队友,让影迷不断发现同好。这种精准匹配创造了便利,但就像总穿合脚鞋的人,是否也该偶尔试试新鞋型?保持开放心态,或许能在同类之外发现意外惊喜。
观察公园里的广场舞团队会发现,领舞阿姨身边总围着同样活力的伙伴。这种自发形成的团体印证着:吸引力法则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,更扎根在人际关系中。当我们理解这种规律,就能主动选择滋养自己的环境,同时记得留扇窗户,让新鲜空气透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