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é zhōng gòng jì
成语解释:衷:内心;济:渡水。大家一条心;共同渡江河。比喻团结一致;克服困难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 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比喻同心协力,克服困难
繁体字形:咊衷共濟
英文翻译: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衷:1.内心:无动于衷。衷心拥护。2.同“中(zhōng)”:折衷。
共:[gòng]1.相同,一样:共性。共同。同甘共苦。2.彼此都具有、使用或承受:患难与共。休戚与共。3.一起,一齐:共鸣。共勉。共议。共处(chǔ)。4.总计,合计:共计。总共。5.与,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6.“共產党”的简称。[gōng]1.古同“恭”,恭敬。2.古同“供”,供奉,供给。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“和衷共济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大家一条心,共同克服困难”。比如最近社区组织垃圾分类,刚开始有人嫌麻烦,有人抱怨时间不够,但经过几次讨论会,大家发现只有互相配合、分工合作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后来邻居们自发成立志愿小组,有人负责宣传,有人帮忙整理回收点,整个小区反而变得更干净了。你看,这就是“和衷共济”的典型例子。
问:为什么“和衷共济”在现代社会特别重要?其实道理很简单——现在很多问题单靠个人根本搞不定。比如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危机,这些都需要集体行动。想象一下,如果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囤物资、不遵守防疫规则,结果会怎样?反过来说,正是无数医护人员、志愿者和普通人的相互支持,才让我们扛过了最难的阶段。
我有个朋友在创业公司工作,他经常吐槽团队合作就像“打地鼠”——这边刚解决技术问题,那边客户又提新需求。但后来他们调整策略,每周固定开“吐槽大会”,让不同部门的人面对面说真话。结果发现,当程序员理解销售的压力,销售也体谅开发的难度时,大家反而能拧成一股绳,连加班都变得没那么痛苦了。这让我想到:和衷共济不是表面和气,而是真正站在对方角度思考。
问:普通人怎么实践“和衷共济”?其实从生活小事就能做起。比如住老小区加装电梯,有人住一楼觉得没用,有人住六楼天天爬楼梯。这时候如果强硬要求少数服从多数,很容易闹僵。但如果有住户主动提出“一楼不用交费,二楼少交钱”,同时承诺做好隔音防尘,事情就有转机。关键是把“你的损失”变成“我们的共同利益”,这种思维转换才是核心。
最近还有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年轻人开始尝试“共享菜园”。城里人在郊区租块地,周末轮流去浇水施肥,收成按劳分配。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,因为共同目标变成了合作伙伴。有个参与者说:“以前觉得务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现在才发现,一群人边干活边聊天的感觉,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。”这种新型协作模式,或许正是“和衷共济”在数字时代的进化版。
说到底,人类本来就是社会性动物。与其把合作当成负担,不如看作解决问题的捷径。下次遇到需要团队协作的事情时,不妨先问自己:我能为这个集体目标做点什么?有时候主动递出一把伞,收获的可能是整片晴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