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án nán dī yǔ
成语解释:轻到几乎听不见的说话声
成语出处:邓普《军队的女儿》:“偶然听见她独个儿喃喃低语,好像是呓语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小声说话
繁体字形:喃喃低語
英文翻译:Murmur
喃:〔喃喃〕象声词,连续不断地小声唠叨的声音,如“喃喃自语”。
喃:〔喃喃〕象声词,连续不断地小声唠叨的声音,如“喃喃自语”。
低:1.从下向上距离小;离地面近(跟“高”相对,2.同):低空。飞机低飞绕场一周。水位降低了。3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:低地。声音太低。眼高手低。4.等级在下的:低年级学生。我比哥哥低一班。5.(头)向下垂:低着头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“喃喃低语”这个词总让我想到深夜的台灯下,有人对着日记本轻声说话的画面。比如:“她蜷缩在沙发角落,对着怀里的旧相册喃喃低语,仿佛照片里的人能听见她的思念。”这样的场景里,声音成了最私密的情绪出口。
有人会问:喃喃低语和普通说话有什么区别?举个反例就明白了。菜市场里的大声吆喝是生存智慧,而凌晨三点对着绿植说“你要好好长新芽呀”则是喃喃低语——它不需要回应,更像是把心事轻轻放在空气里的过程。
记得有次在医院走廊,我听见陪床的阿姨对着昏迷的老伴念叨:“老头子,窗外的玉兰花开了。”这句话轻得像片羽毛,却让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温度。喃喃低语往往出现在人类最不设防的时刻,就像月光不会照亮整个房间,但会温柔地铺在某个角落。
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表达方式?或许因为有些情绪太重,只能用最轻的声音承载。就像作家写小说时,常让角色在雨中喃喃低语,雨声盖住了具体词句,却让读者更清晰地听见了心跳的节奏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当代年轻人更喜欢用“发语音条”代替喃喃低语。但仔细听那些60秒的语音,总会有几处突然放轻的尾音——那是数字时代藏不住的,属于人类的柔软本能。
下次听到有人对着星空、宠物或煮着泡面的锅子说话时,别觉得奇怪。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低语,可能正在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灵仪式。毕竟在充斥着高分贝的世界里,能保留自言自语的权利,本身就是种温柔的抵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