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ěr dī yǔ
成语解释: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成语出处:茅盾《幻灭》:“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,附耳低语道……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繁体字形:附耳低语
英文翻译:whisper in sb.'s ear
附:1.外加的;附带的:附录。附设。2.依靠:依附。附随。3.靠近;贴近:附近。附耳交谈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低:1.从下向上距离小;离地面近(跟“高”相对,2.同):低空。飞机低飞绕场一周。水位降低了。3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:低地。声音太低。眼高手低。4.等级在下的:低年级学生。我比哥哥低一班。5.(头)向下垂:低着头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哎哟,说到“附耳低语”这成语,你懂的,就是那种偷偷摸摸说悄悄话的场景嘛!比如:“会议室里,老王突然附耳低语:‘听说公司要搞大动作,咱们得早做准备。’”这时候啊,大伙儿肯定心里咯噔一下,立马进入吃瓜模式。你说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最合适?说白了,就是需要强调“私密性”或者“避开他人注意”的时候,用它准没错!
再来个生活化的例子。比如小情侣在电影院附耳低语:“这剧情太老套了,还不如咱俩溜出去喝奶茶?”这时候啊,旁边观众可能还会嫌弃他们破坏气氛。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非得用“附耳低语”而不是直接说“小声说话”?嗐,这不显得更有画面感嘛!像是能让人直接脑补出那种咬耳朵的动作,比干巴巴的形容词生动多了。
有小伙伴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现实场景吗?”嘿,那可不一定!你看历史剧里,大臣们附耳低语献策的桥段比比皆是。比如《琅琊榜》里,梅长苏对着靖王耳朵边嘀咕计谋,那叫一个暗流涌动。这种用法其实暗戳戳传递了“信息敏感”和“信任关系”两层意思,比直白说“密谋”更有韵味。
不过说真的,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种文绉绉的成语吗?依我看啊,关键看场合。要是写小说或者需要营造氛围,绝对能加分。但日常聊天嘛,可能直接说“咬耳朵”更接地气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语言这事儿就像衣服,不同场合得穿不同的款式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举个反例帮你加深理解。比如老师说:“考试重点我都写在黑板上了,不用附耳低语问我。”这时候成语就成了反讽工具,既点明了学生想走捷径的小心思,又带着点幽默调侃的意味。所以说啊,成语用得好,就像炒菜撒的那把盐,能让整段话瞬间有滋有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