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ì běi tiān nán
成语解释:谓四处,到处。
成语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地北天南蓬转,巫云楚雨丝牵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遥远
繁体字形:地北天南
英文翻译:everywhere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北:[běi]1.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2.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[bèi]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南:[nán]1.方向。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。与“北”相对:指南针。南方。2.指中国南方:南货。南味。[nā]〔南无〕梵语音译词。佛教用语。表示尊敬或皈依:南阿弥陀佛。无(mó)。
哎,说到“地北天南”这个成语,你懂的,字面意思就是“一个在地的北边,一个在天的南边”,形容距离超级远。那问题来了:这成语到底咋用?举个栗子吧!比如老张和老李多年没见,一个定居哈尔滨,一个跑去海南创业,每次聚会他俩总开玩笑说:“咱俩这真是地北天南啊,想约顿饭都得提前半年订机票!”你看,这就把地理上的遥远和情感上的牵挂结合起来了。
再比如,小红刚入职一家跨国公司,团队里有加拿大的同事、澳大利亚的客户,她感叹道:“现在的工作真是地北天南哪儿都能接触到人!”这时候的“地北天南”就不仅是距离概念,还带点开拓眼界的积极意味。话说回来,为啥这种成语能流传这么久?说白了,人类对“距离感”的共鸣是刻在基因里的嘛!
突然想到,现在互联网时代,“地北天南”是不是过时了?毕竟视频通话分分钟能见面。但我觉得反而更有意思了——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会说:“感谢地北天南的家人们点亮小红心!”这里的“地北天南”不再是障碍,反而成了连接陌生人的纽带。这算不算旧词新用的典型案例?
个人觉得啊,用“地北天南”的时候,重点不在强调物理距离,而是突出差异带来的新鲜感或合作潜力。就像上次我参加线上读书会,遇到个南非的书友聊《三体》,那种文化背景碰撞出的火花,可不就是“地北天南”的魅力所在嘛!
最后插句题外话,这种成语其实特别适合写游记。比如:“从漠河的极光到三亚的椰林,这一路地北天南的风景,彻底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。”你看,既点明了跨度,又带出情绪价值,比直白说“去了很多地方”高级多了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