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ō
  • shì
  • shěng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

成语解释:指不管闲事,事情越少越好。同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

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四五回:“你说的也是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想管事

繁体字形:多一事不如省一事

英文翻译:One more thing is worth saving

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意思

多:1.数量大(跟“少、寡”相对):多年。多种多样。多才多艺。多快好省。2.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(跟“少”相对):这句话多了一个字。你的钱给多了,还你吧。3.过分的;不必要的:多心。多嘴。多疑。4.(用在数量词后)表示有零头:五十多岁。两丈多高。三年多。5.表示相差的程度大:他比我强多了。这样摆好看得多。6.姓。7.用在感叹句里,表示程度很高: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!。这问题多不简单哪!8.指某种程度:无论山有多高,路有多陡,他总是走在前面。有多大劲使多大劲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省:[shěng]1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,直属中央。省下设若干市、县。2.指省会:进省开会。3.减免;节约。与“费”相对:省一道工序。省钱。4.简略:省称。省写。5.古官署名:尚书省。中书省。[xǐng]1.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:反省。2.觉悟;明白:省悟。昏迷不省。3.探望;问候(多指对长辈、亲属):省亲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你别说,"多一事不如省一事"这成语还真是挺接地气的!比如说最近我同事小王吧,发现公司打印机卡纸了,本来想叫人来修,结果转念一想:"算了算了,反正隔壁部门还有机器能用",结果第二天整个办公室排队打印差点误了开会时间。你瞅瞅,这不就是典型的为了省小麻烦、反而惹出大麻烦吗?

不过问题来了:这成语是不是教我们当甩手掌柜啊?哎这话得分两头说。上周三我在小区看到张大爷,邻居家狗把垃圾桶掀翻了,他本来可以绕道走,结果愣是打电话联系物业收拾,还顺手在业主群里提醒大家拴好宠物。你猜怎么着?第二天物业就给垃圾桶加装了固定扣。所以说啊,关键要看这事"省"了之后,是给自己和他人省心,还是埋下更大隐患。
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挂在嘴边的"躺平"算不算这成语的现代版?我跟你说,这里头可大有学问!记得上个月我表妹找工作,本来有个外派机会能涨薪30%,她纠结半天最后选了家门口的普通岗位。结果前两天听说,那个外派项目组刚拿了行业大奖。这事儿让我琢磨:咱们所谓的"省事",到底是真聪明,还是错失机遇的借口?

其实老祖宗的智慧得活学活用。就像我每天早上纠结要不要自己做早餐,后来发现买现成的虽然省事,但长期算下来既不健康又费钱。现在固定周末备餐,工作日反而多睡二十分钟。你看,有时候多花点心思准备,反而能长期省事儿—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"磨刀不误砍柴工"吧?

说到底,这成语就像炒菜放盐,得掌握火候。上个月我们部门接新项目,本来按老规矩做最保险,但组长非要尝试新方法,结果提前三天完成还拿了创新奖。所以说啊,遇到能带来成长机会的"多一事",咱们还真不能图省事。关键得擦亮眼睛分清:哪些是真正不必要的折腾,哪些是值得抓住的成长契机。

最后给大家支个小妙招:下次遇到想"省事"的情况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——这事会影响他人吗?省事之后会不会更麻烦?三个月后回头看会后悔吗?把这灵魂三连问琢磨透了,保准你能在"多事"和"省事"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!

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造句

  1. 造句 你才说的也是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,只怕我们家还有,与你送几两,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,又便宜,又不惊师动众的。
  2. 造句 也罢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俩人一言不发悻悻地走了。
  3. 造句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现在还是找机关要紧。
  4. 造句 董洁心中暗骂黑子混蛋,但表面还得陪着笑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她就是个在市斤打拼的弱女子,遇上这种事只能陪着笑,董洁有时候也感觉很是悲哀。
  5. 造句 不过现在不是报仇的机会,何况还有刚才那奇怪的巨塔,青云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反正现在水烟已经擒到手,我们先返回凤翎门再说。
  6. 造句 冯保意识到自己和冯佑的真实关系还没有与梁宠说,本想就说,冯佑却找他帮忙,再加上他觉得多一事不如省一事,便前去帮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