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ān nián bù cè
成语解释:谓意外的死亡。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五回:“此后成人婚娶,俱系鲍文卿抚养,立嗣承裆,两无异说。如有天年不测,各听天命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天年不測
英文翻译:Unpredictable weather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测:1.测量:测绘。2.推测;料想:变化莫测。
提到“天年不测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的生活场景。比如同事老张原本计划退休后周游世界,结果年初体检时查出重病,最终没能熬到夏天。家人翻出他抽屉里的旅行攻略,只能感叹一句:“谁能想到天年不测,这些计划全成了泡影?”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折,恰恰体现了成语中命运无常的深意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悲伤的语境里吗?其实不然。邻居李奶奶常说:“天年不测,所以我每天晨练完都要吃块绿豆糕——谁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尝到甜味?”她用豁达的态度把成语变成了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。这种用法反而让沉重的主题透出几分乐观。
生活中最让人感慨的,往往是那些看似普通的瞬间。上周社区组织老年摄影展,王大爷拍的空鸟巢作品下写着:“去年还喂食的麻雀,今年巢都空了,天年不测啊。”这个细节让很多年轻人突然意识到,生命规律既包含不可抗力,也藏着自然更替的必然性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现实,更在于唤醒行动力。就像朋友小陈在父亲突然中风后说的:“天年不测,所以我开始每周带爸妈爬山了。”当未知变成推动力,成语就从感叹句变成了行动指南。这种转化或许才是面对无常最积极的回应。
最近看新闻,某地地震后志愿者在废墟里救出百岁老人,记者采访时老人笑道:“天年不测,但我这把老骨头偏要和阎王掰手腕。”这种在绝境中迸发的生命力,恰好印证了成语背后的双重性——既承认命运的不可控,也凸显人类精神的韧性。
回看这些真实案例会发现,“天年不测”从来都不是终点站。它像面镜子,照出生命的脆弱,却也映出人性最温暖的光泽。当我们说“天年不测”时,真正想传递的或许不是恐惧,而是对每个当下加倍珍重的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