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ēn zǒu hū háo
成语解释:奔走:奔跑。呼号:叫喊。一面奔跑,一面呼唤。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。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7回:“一时奔走呼号,哭声遍野,扶老携幼,弃业抛家,都往内地乱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引起人们的注意
繁体字形:奔走嘑號
英文翻译:go hither and thither to call for
奔:[bēn]1.奔走;急跑:狂奔。奔驰。2.紧赶;赶忙或赶急事:奔命。奔丧。3.逃跑:奔逃。东奔西窜。4.姓。[bèn]1.直向目的地走去:投奔。直奔工地。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。奔向小康。2.朝;向:奔这边看。渔轮奔渔场开去。3.年纪接近(四十岁、五十岁等):他是奔六十的人了。4.为某事奔走:奔球票。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,我去奔。
走:1.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:行走。走路。孩子会走了。马不走了。2.跑:奔走。3.(车、船等)运行;移动;挪动:钟不走了。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。你这步棋走坏了。4.趋向;呈现某种趋势:走红。走热。5.离开;去:车刚走。我明天要走了。请你走一趟吧。把箱子抬走。6.指人死(婉辞):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。7.(亲友之间)来往:走娘家。走亲戚。他们两家走得很近。8.通过: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。9.漏出;泄漏:走气。走风。说走了嘴。10.姓。
呼:1.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(跟“吸”相对):呼吸。呼出一口气。2.大声喊:呼声。欢呼。呼口号。大声疾呼。3.叫;叫人来:直呼其名。一呼百诺。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4.姓。5.形容风声等:北风呼呼地吹。
号:[hào]1.名称:国号。年号。2.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,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: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。孔明是诸葛亮的号。3.商店:商号。银号。分号。宝号。4.标志;信号:记号。问号。加减号。暗号儿。击掌为号。5.排定的次第:挂号。编号。6.表示等级:大号。中号。小号。五号字。7.种;类:这号人甭理他。这号生意不能做。8.(号儿)指某种人员:病号。伤号。彩号。9.表示次序(多放在数字后)。a)一般的:第三号简报。门牌二号。b)特指一个月里的日子:五月一号是国际劳动节。10.姓。11.号令:发号施令。12.号筒。13.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。14.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:起床号。集合号。冲锋号。[háo]1.拖长声音大声叫唤:呼号。号叫。北风怒号。2.大声哭:哀号。
哎,你听说过“奔走呼号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为了某个目标到处奔波、大声呼吁的样子。比如说,老张为了给村里修路,连续三个月在县城和乡镇之间奔走呼号,最后硬是凑齐了修路资金。这种例子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?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特别宏大的事情上吗?” 嘿,还真不一定!举个接地气的例子——小区物业要涨停车费,王阿姨带着几十户业主挨家挨户奔走呼号,最后愣是让物业取消了涨价计划。你看,这成语用在生活琐事里也毫无违和感嘛!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,“奔走呼号”的形式是不是过时了? 其实不然!就像去年那个保护古建筑的运动,志愿者们线上线下联动,既在街头举标语牌,又在短视频平台发科普内容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“奔走呼号”吗?你懂的,形式会变,但核心精神永不过时。
依我看啊,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自带“行动力滤镜”。比如说小李创业初期,天天带着产品样机奔走呼号,见客户比见家人还勤快。这种拼劲儿可比光说不练强多了,对吧?现在的年轻人搞事业,缺的往往不是点子,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奔走精神。
最后插句实在话:“奔走呼号”可不等于瞎忙活。就像去年那个环保组织,他们每场活动都带着详实的数据报告,边奔走边科普,这才是有效倡导的正确打开方式。说白了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有策略有准备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