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ú yǒu suǒ shī
成语解释: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。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。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。”南朝宋 刘孝标注:“怅然若有所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神态
繁体字形:如有所失
英文翻译:amiss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刚关掉电脑准备下班,却总觉得抽屉钥匙没拔;和朋友聚会散场后,明明该轻松却莫名怅惘。这种微妙的心情,用"如有所失"来形容再贴切不过。
同事小王最近就深有体会。他负责的项目刚通过终审,本该举杯庆祝的时刻,却盯着空荡荡的会议室发呆。"就像跑完马拉松突然没了方向标",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。原来,持续半年的高强度工作突然画上句号,习惯的节奏被打断,就像忽然摘下戴久的腕表,总觉得手腕上少了什么。
为什么目标达成后反而会产生失落感?这其实源于人类心理的"目标依赖症"。大脑习惯为某个目标分泌多巴胺,当刺激源消失,神经系统就会像突然停电的游乐场,需要时间适应黑暗。就像我们通关游戏后的空虚,或是孩子拆完礼物盒的茫然,都是同一种心理机制的体现。
楼下便利店的老张有独到见解。他说:"失而复得最明白个中滋味。"去年台风天抢救货品时,他真正体会过失去的恐慌。如今每天清晨擦拭货架时,那种"幸好还在"的踏实感,反倒成了对抗失落的良药。这种经历让我想到,或许"如有所失"恰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闹钟。
在数字时代,这种感受有了新变种。地铁里随处可见的"低头族",手机电量低于20%就坐立不安;短视频刷到半夜,放下手机却觉得心里空落落。这些现代病背后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"如有所失"?当科技产品成为精神寄托的替代品,虚实之间的落差愈发明显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种怅惘未必是坏事。就像画家完成大作后面对空白画布的迷茫,往往是新灵感的序曲。我常观察公园里退休的老棋友,他们从岗位退下来后,反而在楚河汉界间找到了新战场。重要的是学会把这种"缺失感"转化为探索的动力,就像候鸟感知季节变化会振翅启程。
最近遇到个有趣的案例。应届毕业生小林面试失利后,把求职网站收藏夹改成了技能学习清单。"虽然暂时没得到offer,但每天看着成长记录,就像在迷雾里看见了路灯。"她的转变印证了我的观察:当我们把注意力从"失去什么"转向"还能创造什么",心理天平自然会向积极方向倾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