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ī
  • d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ú chī rú dāi

成语解释:如:好像。形容极其迷恋某事

成语出处:刘兰生《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》:“他总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颠,如痴如呆地仰望着头顶的星空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迷恋

繁体字形:如癡如獃

英文翻译:Like a fool, like a fool

如痴如呆的意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痴:1.傻;愚笨:痴呆。痴人说梦。人家笑我太痴。2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:痴情。3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:书痴(书呆子)。4.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;精神失常:痴子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呆:1.傻;愚蠢:痴呆。2.不灵活;死板:呆头呆脑。两眼发呆。3.同“待(dāi)”。注:呆4.旧读ái,此义又作“騃”。故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騃”作为“呆(ái)”的异体字处理。后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》规定“呆”统读dāi,而“騃”并无dāi音,故不将“騃”作为“呆(dāi)”的异体字。

成语评论

如痴如呆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对?举个例子:老张第一次看到极光时,整个人站在原地一动不动,眼睛直勾勾盯着天空,朋友叫他好几声都没反应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老张看极光看得如痴如呆,连背包掉地上了都没发现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全神贯注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关键在状态差异。“全神贯注”强调主动投入,比如解数学题时的专注;而“如痴如呆”更偏向被动沉浸,就像被魔术表演瞬间夺走注意力,整个人呈现出放空般的痴迷状态。

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。去年我在美术馆见过位老奶奶,她站在梵高的《星空》前整整半小时,手里攥着导览册却一页没翻。工作人员后来告诉我,这位奶奶每周都来,每次只看这一幅画——这种经年累月的痴迷,或许正是艺术超越时间的魔力。

要注意的是,这个词虽带点夸张色彩,但用好了特别有画面感。比如形容孩子第一次进海洋馆:“小丫头贴着玻璃看鱼群游过,如痴如呆的模样,连最爱的冰淇淋化了都没察觉。”短短两句话,既点明了场景,又暗示了人物性格。

科技时代里,“如痴如呆”有了新注解。地铁上常见年轻人捧着手机纹丝不动,手指机械地滑动屏幕。这种被算法精准投喂的“痴呆”,与传统意义上因美好事物产生的入迷,或许值得我们在使用时加以区分。毕竟,主动选择的沉浸和被动接收的沉迷,本质上隔着一条认知的鸿沟。

下次想用这个成语时,不妨先问自己:描述对象是真的被事物本身吸引,还是被某种设计机制困住了?就像品茶时的回味无穷和熬夜刷短视频的欲罢不能,虽然表面都是“入神”,内里却是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。这或许就是汉语的精妙之处——四个字里,藏着对生活态度的微妙判断。

如痴如呆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是一个足球迷,迷得如痴如呆。
  2. 造句 这些一齐耷拉下来的脑袋,这些如痴如呆的脸,这些能言会语的眼睛,在我看来真是妙不可言。
  3. 造句 古剑宇由地上挺身坐起,游目四顾,如梦如幻,如痴如呆,愣愣的道:“这……我是……”。
  4. 造句 这声音不断反复,如歌如泣,如痴如呆,振聋发聩,渐飘渐远。
  5. 造句 他已忘了岁月,也忘了自己,如痴如呆,直到有一天他被一阵温暖唤醒。
  6. 造句 上官帮主,这位小兄弟可是生了什么病症么,我见他如痴如呆,又说什么都不记得,好像是患了离魂症一般。
  7. 造句 泪流满面的杨素芬,脸色苍白的小芝小爱,极度震撼的薇莉和傲然,晕倒在地的阿慈奶奶,还有双膝跪下,仰首无语如痴如呆的阳定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