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ú huā sì duǒ
成语解释:犹言如花似玉。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:“轿子里面,如花似朵的一个年少女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女子姿容秀丽
繁体字形:如蘤佀朶
英文翻译:as pretty as a flower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似:[sì]1.像;如同:似是而非。何其相似乃尔。2.副词。似乎;好像:似属可信。貌似有理。3.胜过;超过: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。[shì]〔似的〕助词。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,表示和某种事物、情况相像:瓢泼似大雨。飞也似跑去。像别人都不知道似。
朵:1.植物的花或苞:花朵。2.量词。用于花和云彩等:一朵玫瑰花。红霞万朵。
提到"如花似朵",很多人会联想到春天的花园。比如:"小妹捧着刚摘的野花,粉白的花瓣沾着露水,在朝阳下如花似朵地绽放。"这个成语既保留了花朵的鲜嫩感,又暗含了生命的蓬勃朝气。这时候您可能要问:为什么用"如花似朵"而不用"花团锦簇"?其实前者更强调个体的美好形态,后者侧重整体的繁盛景象。
在描写人物时,这个成语能产生特别的效果。试想这样的场景:"新娘掀开盖头的刹那,腮边胭脂如三月桃花,凤冠流苏轻摇,整个人如花似朵般明艳。"这里既有视觉的冲击,又带出待放花苞的含蓄美。或许有人疑惑:用"如花似玉"是否更合适?个人觉得"似玉"偏重静态的温润,"似朵"则多了动态的生长感。
当代语境中,这个成语正在拓展新用法。某部科幻小说这样写道:"全息投影在夜空中次第展开,霓虹光影如花似朵,将整个城市装点成未来花园。"此时的花朵意象已超越自然形态,转化为科技美学的象征。有趣的是,年轻创作者更倾向用这种传统成语来诠释现代场景,形成新旧碰撞的奇妙效果。
从语言发展角度看,这类成语就像活化石。它们既承载着农耕时代对自然的细腻观察,又在数字时代获得新生。有人担心这类词汇会被淘汰,但观察网络文学就会发现,作者们正通过创新搭配让其焕发活力。比如用"如花似朵的笑容"替代常见的"灿烂笑容",既保持新鲜感又不显突兀。
日常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适配度。在技术文档或商务报告中强行使用会显得违和,但在散文、诗歌或情感类文案中就能大放异彩。试着比较这两个句子:"本季度业绩如花似朵"显然不合适,而"孩子们的笑声如花似朵绽放在操场"就自然生动。这种分寸感,正是汉语魅力的精妙所在。
语言学家发现,带植物意象的成语更容易被记忆。大脑对具象画面比抽象概念敏感得多。当我们说"如花似朵",听者脑海里会自动浮现摇曳生姿的花朵,这种通感效应让表达事半功倍。下次想赞美他人时,不妨试试这个既有古韵又不失活力的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