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ū dú guān guǎ
成语解释:泛指无依无靠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不专指一个
繁体字形:孤獨鰥寡
英文翻译:Alone and widowed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独:1.一个:独子。独木桥。无独有偶。2.独自:独揽。独断专行。3.年老没有儿子的人:鳏寡孤独。4.唯独:大伙儿都齐了,独有他还没来。5.自私;容不得人:这个人真独,他的东西谁也碰不得。6.姓。
鳏:无妻或丧妻的:鳏寡孤独。鳏居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提到“孤独鳏寡”,许多人可能对这个成语感到陌生。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四种不同的人生状态:“孤”指失去父母的孩子,“独”指无子女的老人,“鳏”是失去妻子的男人,“寡”是失去丈夫的女性。后来逐渐演化为泛指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张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,总坐在小区长椅上发呆。邻居李婶逢人就说:“这老张现在真成了‘鳏’了,咱们得多照应着点。”这句话既点明了张大爷的处境,又暗含社区互助的温暖。成语用在这里,比直接说“独居老人”更有画面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化这么大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,现代人的孤独形态更复杂了。比如北漂青年小王,父母在老家,自己租房工作,虽然经济独立,但逢年过节总感叹“我这算不算新时代的‘独’?”这种自问自答的用法,让成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关注不同形式的孤独。前阵子社区组织“共享年夜饭”活动,原本冷清的老年活动室突然热闹起来。七十多岁的刘奶奶抹着眼泪说:“原以为我这‘寡’字要背一辈子,没想到还能吃上年轻人做的饺子。”这样的场景说明,化解孤独的关键往往在于建立新的连接。
再看职场中的现象。新入职的小美在茶水间听到同事讨论“周末带孩子去露营”,默默回到工位发朋友圈:“在大城市打拼的‘孤’鸟,何时能找到自己的雁群?”这种略带自嘲的比喻,反而引发了同事们的关心,第二天就有同事邀请她参加读书会。可见孤独感本身也能成为打破隔阂的契机。
最后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让这类成语不被时代淘汰?或许关键在于活用其精神内核。就像社区志愿者老周说的:“管他是‘鳏寡孤独’还是‘空巢青年’,只要心里装着别人,眼里就能看见需要帮助的人。”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解,让古老智慧始终焕发温暖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