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n guǎ gū qióng
成语解释:茕,无兄弟。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。同“鳏寡孤独”。
成语出处:唐 陆贽《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》:“赈赐贫人,先尽鳏寡孤茕目下不济者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不专指一个
繁体字形:鰥寡孤煢
英文翻译:the widower , the widow , the orphan and the childless
鳏:无妻或丧妻的:鳏寡孤独。鳏居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茕:1.孤单;孤独。2.忧愁。
“鳏寡孤茕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其实它描述的是四种弱势群体:鳏(丧妻的男人)、寡(丧夫的女人)、孤(失去父母的孩子)、茕(孤独无依的人)。比如,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村里有位老爷爷,妻子去世多年,儿子又在外地打工,他每天独坐在门口晒太阳,邻居们常说:“老李真是鳏寡孤茕,咱们得多帮衬着点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这个成语要把四种人放在一起?”其实,古人用这四个字,是想强调那些失去依靠、缺乏关怀的群体。就像现代社会中的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,他们的处境虽然不同,但都需要被关注。比如,纪录片里拍过一个孤儿院的孩子,院长对志愿者说:“这些孩子是‘孤’,但我们要让他们知道,这里不是‘茕’。”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:现代社会保障更完善了,这个成语还有意义吗?当然有!比如疫情期间,很多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买菜,社区志愿者主动上门送物资——这就是在打破“鳏寡孤茕”的困境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时代怎么变,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永远不能缺位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触动人的地方在于“共情”。就像我楼下的张阿姨,丈夫走后她总说“我现在是鳏寡孤茕了”,但实际小区里跳舞队、读书会都拉着她参加。这说明,只要社会支持到位,“孤茕”也能变成“共生”。
再举个反例:小说里写古代灾荒时,常有“鳏寡孤茕者冻饿而死”的描写。对比现在,虽然仍有不足,但扶贫政策、社区服务确实让这类悲剧大幅减少。这让我相信,通过制度和人性的双重努力,成语里的悲伤色彩会逐渐淡化。
最后想说,关注“鳏寡孤茕”不光是政府的责任。就像朋友公司组织的“周末陪护孤寡老人”活动,普通人的小小善举,往往比宏大叙事更能温暖人心。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不妨多问一句:“有什么我能做的?”或许就能点亮某个角落的孤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