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ǒu píng jiān kǒu
成语解释:犹言守口如瓶。谓闭口不言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鞅望》:“你把姻缘簿徼,你把相思帐销,我从今守瓶缄口,免被人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说话谨慎
繁体字形:守缾缄口
英文翻译:Keep your mouth shut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瓶:瓶子;瓶儿:油瓶。药瓶儿。
缄:封闭(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):王缄。上海刘缄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“守瓶缄口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——就像把瓶子封紧、嘴巴闭牢一样,形容人说话谨慎,绝不泄露秘密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同事在茶水间悄悄问你:“听说小张要离职了,真的假的?”你明明知道内情,却只是笑笑说:“这事儿你得问人事部。”这种“装傻充愣”的反应,就是典型的守瓶缄口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得这么谨慎?想象你朋友跟你倾诉家庭矛盾,转头发现全公司都在议论,这时候“守瓶缄口”就变成人际关系的保险栓。比如老李听到邻居夫妻吵架,第二天买菜时被追问细节,他摆摆手说: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咱外人别掺和。”这种克制既保护他人隐私,也让自己远离是非。
不过,守瓶缄口不等于永远当闷葫芦。急诊室护士小王深有体会:“抢救室里的病人隐私,我们连家人都要选择性告知。但遇到患者问治疗方案,反而要掰开揉碎讲明白。”这说明分寸感很重要——该保密时嘴严得像蚌壳,该沟通时又能精准传递信息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我发现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能力。朋友圈里看到别人的私事别急着截图转发,工作群里收到敏感消息也别当“传声筒”。就像上周我碰到的真事:实习生误把未发布的促销方案发进大群,幸亏主管立即撤回并私下提醒,既避免了损失,也保护了新人积极性。这种处理方式,比直接批评高明得多。
说到底,守瓶缄口不是教人冷漠,而是培养对信息的敬畏心。就像存钱罐存的是硬币,我们存的是话语——花出去容易,收回来却难。下次遇到想说八卦的冲动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,或许能帮你避开不少麻烦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秒传的时代,能管住嘴的人,往往走得更稳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