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n
  • kǒu
  • jié
  • sh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n kǒu jié shé

成语解释: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
成语出处:明 张煌言《上延平王书》:“而所为若是,则其将何所依倚,故不敢缄口结舌,坐观胜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沉默不语

繁体字形:缄口結舌

英文翻译:keep one 's mouth shut

缄口结舌的意思

缄:封闭(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):王缄。上海刘缄。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结:[jié]1.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:结绳。结网。结彩。2.条状物打成的疙瘩:打结。活结。死结。蝴蝶结。3.发生某种关系;结合:结仇。结社。结为夫妻。4.凝聚;凝结:结晶。湖面结了一层冰。5.结束;了结:结账。归根结底。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?6.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:保结。具结。7.姓。[jiē]长出(果实或种子):树上结了不少苹果。这种花结子儿不结?。园地里的南瓜、豆荚结得又大又多。

舌:1.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2.铃或铎中的锤。

成语评论

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明明心里有话想说,可嘴巴像被胶水黏住,舌头也打了结,半天吐不出一个字。这时候最适合用哪个成语?没错,正是“缄口结舌”。比如公司开会时,实习生小王发现项目方案有明显漏洞,却因为担心得罪领导,最终只是低头盯着笔记本,全程保持沉默。

为什么人们会突然变成“哑巴”?观察发现,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两种场景:面对权威人物时,或者担心说错话引发冲突时。就像上周社区座谈会上,李大妈本想反映垃圾站选址问题,但看到居委会主任严肃的表情,准备好的三页发言稿愣是没敢拿出来。

值得思考的是,缄口结舌真的能解决问题吗?我曾在志愿者活动中见过相反案例。刚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提建议,后来有个高中生打破沉默:“我觉得物资分配可以更合理些”。这句开场白竟带动了全场讨论,最终优化了整个流程。这说明适时发声往往比保持沉默更有价值。

有人可能会问:在必须保持沉默的场合怎么办?其实成语重在描述“想说却说不出”的状态。好比法庭上的证人,当律师问及关键证据时突然语塞,这种非自愿的沉默才是真正的缄口结舌。而主动选择的沉默,更像是智慧的战略性保留。

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缄口结舌?个人经验是做好“两准备”:提前梳理观点框架,预演可能的问题回应。就像参加家长会前,把孩子的学习情况整理成三个要点,这样即便面对老师犀利的提问,也能条理清晰地表达看法。

语言就像钥匙,能打开理解的大门。当发现缄口结舌成为习惯时,不妨从说“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”开始练习。记住,有价值的观点不会因为表达不够完美而失去光芒,沉默的围墙反而可能阻挡机遇的到来。

缄口结舌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对那件事缄口结舌。
  2. 造句 缄口结舌不能作为才智的证实。
  3. 造句 这倒把我弄得缄口结舌了,他倒也客气,但没有跟我解释什么,只是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我被他的话噎得够戗,没好气的说了句:“我求你这骗子干什么?”。
  4. 造句 这杨万山巧舌如簧,直说得萧衮缄口结舌,无言可对,干脆倒了杯茶转过身去,眼不见心不烦。
  5. 造句 当司马楚人向他们说明判司马楚人死罪的原因,向他们征求怎么写这份申诉时,他俩却缄口结舌似若木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