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ān bāng dìng guó
成语解释:邦:古代诸侯的封国;后泛指国家。定:使安定。使国家安定、巩固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老将军无阵云收,若题着安邦定国,受赏封侯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使国家安定
繁体字形:安邦定國
英文翻译: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
安:1.安定:心神不安。坐不安,立不稳。2.使安定:安民。安神。安邦定国。3.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:安于现状(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求进步)。安之若素。4.平安;安全(跟“危”相对):公安。治安。转危为安。5.使有合适的位置:安插。安顿。6.安装;设立:安门窗。安电灯。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。7.加上:安罪名。安个头衔。8.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你安的什么心?9.姓。10.疑问代词。11.问处所,跟“哪里”相同:而今安在?12.表示反问,跟“怎么、哪里”相同:不入虎穴,安得虎子?。安能若无其事?13.安培的简称。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,电流强度就是1安。
邦:1.国:邦交。友邦。邻邦。2.姓。
定:1.平静;稳定:立定。坐定。心神不定。2.固定;使固定:定影。定睛。手表坏了,表针定住不动了。3.决定;使确定:商定。定计划。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。4.已经确定的;不改变的:定理。定论。定局。5.规定的:定量。定时。定期。6.约定:定酒席。7.必定;一定:定可取得胜利。8.姓。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哎呀,说到“安邦定国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觉得有点“高大上”,但其实它和咱们日常生活也能扯上关系。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通过合理手段让国家安定、社会稳固。比如说:“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里提的各种政策,简直就是安邦定国的经典操作嘛!”你看,用历史人物举例,是不是瞬间接地气了?
那问题来了——为啥古人总强调“安邦定国”呢?嘿,你品你细品,古代社会动不动就打仗闹饥荒,要是没个靠谱的治国策略,百姓分分钟就得遭殃。比如唐太宗搞的“贞观之治”,用轻徭薄赋、重视教育这些法子,硬生生把隋朝留下的烂摊子盘活了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安邦定国实例?
不过啊,现代人还吃这套吗?要我说,这词儿现在也能换个马甲接着用。比如某企业快倒闭了,空降个CEO搞组织改革、调整业务线,员工都说:“新老板这一套组合拳,颇有安邦定国的架势啊!”你看,把国家换成公司,照样说得通,说明这成语的生命力杠杠的。
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地方搞乡村振兴,干部带着老乡修路建厂、发展特色产业。隔壁村的老王头就念叨:“这些年轻人搞的产业扶贫,可比当年生产队带劲多了,真有点安邦定国的味道!”你发现没?只要能让一个群体稳定发展的事儿,用这成语形容都不违和。
我个人觉着吧,“安邦定国”背后其实藏着个万能公式:发现问题→制定策略→团结执行→持续优化。这套路放哪儿都适用,小到家庭理财,大到国家治理,关键得抓住“稳中求进”的精髓。就像打游戏通关,总不能开局就无脑冲,得先摸清地图、备好血包对吧?
最后插句题外话,现在有些自媒体总爱把“安邦定国”和强硬手段挂钩,这可就跑偏了。真正的治国智慧讲究刚柔并济,就像中医调理讲究阴阳平衡。下次看到这个词儿,别光想着严肃的朝堂风云,多想想怎么用在咱普通人的奋斗故事里,那才叫活学活用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