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 shì ān bāng
成语解释:济:拯救。邦:国家。拯救时世,安定国家。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堂》第一折:“你学济世安邦策,按六韬三略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安邦定国
繁体字形:濟丗安邦
英文翻译:assist one 's generation and bring comfort to the common people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世:1.时代:近世。当世。2.人的一生:一生一世。3.一代传一代的:世医。世交。4.指有世交关系的:世叔。5.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:第十五世孙。6.世界;社会:举世无双。公之于世。7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。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。
安:1.安定:心神不安。坐不安,立不稳。2.使安定:安民。安神。安邦定国。3.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:安于现状(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求进步)。安之若素。4.平安;安全(跟“危”相对):公安。治安。转危为安。5.使有合适的位置:安插。安顿。6.安装;设立:安门窗。安电灯。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。7.加上:安罪名。安个头衔。8.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你安的什么心?9.姓。10.疑问代词。11.问处所,跟“哪里”相同:而今安在?12.表示反问,跟“怎么、哪里”相同:不入虎穴,安得虎子?。安能若无其事?13.安培的简称。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,电流强度就是1安。
邦:1.国:邦交。友邦。邻邦。2.姓。
“济世安邦”这个词听起来像古代圣贤的专属任务?其实它的核心是“普通人如何让世界更好”。先看个例子:疫情期间,医生主动支援高风险地区,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菜,这算不算“济世”?企业研发平价药物、乡村教师扎根山区教书,算不算“安邦”?
有人会问:普通人哪来这么大能量?宋朝范仲淹当县令时重修海堤,保护农田不被海水倒灌,看似只是地方工程,但保住了数万百姓的口粮,这就是“安邦”的微观实践。今天的程序员开发无障碍软件帮助视障者网购,本质也是用专业技能“济世”。
现代社会更需要“碎片化济世”。上海弄堂里的王阿姨每天帮邻居收快递,持续了七年;深圳白领张先生在业余时间运营流浪动物救助站。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,像无数块拼图,最终拼出温暖社会的全貌。
企业层面同样在创新。某国产手机品牌专门研发老人模式,把操作界面简化到只有五个按钮;新能源汽车企业把换电站建在青藏公路沿线,让环保出行不再受限于地理条件。这些商业决策背后,藏着当代的济世智慧——用市场规律解决社会问题。
有个反常识观点:过度强调宏大叙事反而会削弱行动力。与其空谈“治国平天下”,不如先做好手头能改变的事。程序员写代码时多考虑信息安全,设计师做产品时注重环保材料,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坐标轴上推动社会进步。
最后看个矛盾现象:明代海瑞两袖清风却难改官场积弊,清代胡雪岩富甲天下却建起中药体系惠及百姓。济世安邦从来不是单选题,既需要理想主义者的坚持,也需要务实主义者的创新。就像今天的垃圾分类,既要环保志愿者的热情,也需要垃圾处理技术的突破。
当我们讨论这个成语时,本质上在探讨“个体与集体的连接方式”。从给迷路游客指个方向,到参与社区议事会提建议,这些连接点正在重新定义“济世安邦”的现代内涵。或许真正的安邦之道,就藏在这些日常的、持续发生的善意传递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