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ěn shèn xíng shì
成语解释: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说话与做事
繁体字形:審慎行事
英文翻译:Act prudently
审:1.详细;周密:详审。审慎。2.审查:审稿。审核。3.审问;讯问处理案件:审讯。审判。4.知道:未审近况如何?5.文言副词。的确;果然:审如其言。
慎:注意;小心:谨慎。不慎。慎重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审慎行事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“先想清楚再动手”。比如成语“三思而后行”,说的就是遇到事情别急着做决定,多琢磨几遍才能减少犯错的风险。比如工作中接到紧急任务,有的人会立刻埋头苦干,结果可能因为方向错误白忙一场;而审慎的人会先问清需求、拆解步骤,反而效率更高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审慎和犹豫不决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清晰的判断依据。就像成语“谨小慎微”常被误解为胆小,其实它强调的是在细节上保持警惕。比如医生开处方前反复核对剂量,这不是优柔寡断,而是对生命的负责。
生活中哪些场景特别需要审慎?投资理财就是典型例子。成语“如履薄冰”形容的谨慎态度,用在股市里再合适不过。我有个朋友曾跟风买股票,结果亏掉半年积蓄,后来他学会分析财报、观察行业趋势,反而实现了稳定收益。这印证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审慎不是被动保守,而是主动控制风险。
过度审慎会变成枷锁吗?确实有可能。就像“投鼠忌器”这个成语,因为担心损坏器物而不敢打老鼠,反而让问题恶化。我曾在项目推进时纠结于各种预案,差点错过市场窗口期。后来明白:审慎需要与行动力平衡,就像老话说的“胆大心细”,二者缺一不可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审慎行事有了新内涵。面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,“眼见为实”比“快人快语”更重要。就像古人说的“隔岸观火”,现代人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。毕竟冲动转发可能助推谣言,而多花五分钟查证真相,就是对信息社会的基本尊重。
审慎不是天生的性格,而是可以训练的能力。从每天做决定前多问一句“最坏结果是什么”,到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框架,这些微小改变都在塑造更成熟的思维方式。就像航海者不会因为惧怕风浪放弃航行,而是通过观测星象、检查罗盘来掌控航向,审慎的本质是对未知保持敬畏,同时相信理性判断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