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 yīn rén zú
成语解释:家家富裕,人人丰足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临菑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,家殷人足,志高气扬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局面等
繁体字形:家殷人足
英文翻译:houses have adequate supplies and people live in contentment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殷:[yīn]1.丰盛;丰富:殷实。殷富。2.深厚:殷切。期望甚殷。3.殷勤:招待甚殷。4.朝代,公元前1300—公元前1046,是商代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)后改用的称号。5.姓。[yān]赤黑色。[yǐn]形容雷声:殷其雷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“家殷人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家境殷实,人人富足”,但具体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张一家经营果园多年,不仅盖了新楼房,孩子读书、老人看病都不愁钱,村里人提起他们总说:“这才是真正的家殷人足啊!”你看,这里既描述了物质条件,又隐含了生活无忧的状态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家殷人足和普通的有钱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它更强调“整体均衡”。比如一个小区里,如果家家都有稳定收入、社区设施齐全,邻里关系和谐,这时候用“家殷人足”就比单纯说“大家有钱”更有画面感。毕竟财富只是基础,能让所有人都过得舒心才是关键。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乡村振兴的话题里。去年回乡时看到,政府给村里修了公路、装了光伏板,家家种起有机蔬菜。隔壁王婶笑着说:“现在不用进城打工,在家门口就能家殷人足。”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收入数字的增长,更是整个生活质量的提升。
不过有个误区要注意:家殷人足≠无止境追求财富。曾见过拼命加班赚钱的家庭,虽然存款变多了,但家人之间疏于沟通,反而失了温度。所以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的理想状态应该是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——物质精神双丰收,这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观察:古人用“家殷人足”时,常搭配劝诫勤俭的句子。比如明代《农政全书》里写:“欲使家殷人足,必先力耕节用。”放到今天依然适用——无论是家庭理财还是城市发展,既要会挣钱,也要懂规划,这才是长久的富足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