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én
  • jiā
  • gě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én zú jiā gěi

成语解释:同“人给家足”。

成语出处:宋·曽巩《监司制》:“人足家给,富饶洽于公私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社会繁荣

繁体字形:人足家給

英文翻译:Everyone's family

人足家给的意思
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给:[gěi]1.交付,送与:给以。送给。献给。2.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:给他一顿批评。3.替,为:给大家帮忙。4.被,表示遭受:房子给火烧掉了。5.把,将:请你随手给门送上。[jǐ]1.供应:供给。补给。给养。自给自足。2.富裕,充足:家给人足。

成语评论

成语是中文里的精华,短短几个字就能讲清复杂道理。但很多人觉得成语难学,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,“画蛇添足”常被用来形容多余举动。比如小明给已经完成的方案又加了五页花哨图表,组长提醒他:“这简直是画蛇添足,客户要的是核心数据”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什么说这是“多余”的?关键在于动作超出了实际需求,就像给画好的蛇添脚,反而破坏了完整性。

再看“亡羊补牢”这个成语。老张的奶茶店因卫生问题被罚款,他连夜改造操作间并在社交媒体公示整改过程,结果当月客流反增20%。有人问:损失已经造成,补救还有用吗?重点在于“及时止损”的智慧。羊圈破了当然要修,更重要的是防止更多羊逃跑——这个道理在企业管理、人际关系中都通用。我常觉得,生活中真正的失败往往来自放任问题恶化。

关于“塞翁失马”,有个现代版故事值得玩味。程序员小李被裁员后开了编程培训班,两年后学员数量反超原公司规模。表面看失业是坏事,但你怎么确定这不是新机遇的开始?这里藏着中国哲学的精妙:福祸相依的辩证观。有个细节常被忽略——故事里的塞翁始终保持着平和心态,这才是应对无常的关键。我的经验是,遇到变故时给自己三天冷静期,往往能看到不同转机。

有人质疑成语过时,真的吗?去年科技大会上,某CEO用“庖丁解牛”比喻数据拆解,瞬间让复杂的技术方案变得生动。关键在于活用而非死记,就像好的厨师不会拘泥于菜谱。试着把成语看作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,比如用“刻舟求剑”提醒自己别用旧方法应对新问题,用“南辕北辙”检查努力方向是否正确。这些千年智慧,放在今天依然闪着光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00后开始创造新成语。像“列队真香”形容集体打脸,“雨露均沾”变成分享资源的代称。语言本就该活在应用中,或许百十年后这些也会成为典故。重要的是理解成语背后的思维方式,而不是纠结于固定表达。就像拼乐高,模块是旧的,但每次组合都能搭出新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