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yú chūn qiū
成语解释:谓年少,年轻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天下初定,悼惠王富于春秋,参尽召长老诸生,问所以安集百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年轻
繁体字形:富于萅秌
英文翻译:in the prime of one 's life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“富于春秋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雅,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未来的可能性,字面意思是“年龄的春天还很丰富”。比如一位刚毕业的学生被前辈鼓励:“你现在富于春秋,有的是机会尝试不同领域。”这种用法既点明了年轻人的优势,又传递出对未来的期待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春秋”代表年龄?其实这和古代用季节比喻人生的传统有关。春天象征生机,秋天代表成熟,“春秋”组合既暗含时间跨度,又突出生命力。比如历史故事中,谋士劝君主重用年轻将领时会说:“将军富于春秋,锐气正盛,可委以重任。”这里既夸赞能力,又强调年龄优势。
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分寸。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25-35岁阶段的群体。曾见有人用它形容四十岁的中年管理者,就显得不太贴切。就像评价刚入职场的程序员:“他现在技术扎实又富于春秋,正是开发新项目的最佳人选。”这样的表述既准确又有画面感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中焕发了新生命。某科技公司CEO在内部信中写道:“我们的团队平均年龄28岁,个个富于春秋,这种朝气正是创新的燃料。”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语境,将年龄优势直接与企业活力挂钩,个人认为这种创新诠释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。
使用时有个常见误区:把“富于春秋”等同于“年轻就行”。其实它更强调“年轻且有时机”。就像登山教练提醒队员:“别因为富于春秋就冒进,要合理分配体能。”这里既承认年龄优势,又提醒智慧运用的重要性,比单纯说“你还年轻”更有深意。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命运转折的伏笔。某小说描写主角受挫时,老者安慰道:“你尚富于春秋,此番经历反会成为将来的养分。”这种用法巧妙地将现实困境与未来希望编织在一起,比直接说“你还年轻”多了份沧桑感与哲理性。
或许有人疑惑: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,“富于春秋”还有现实意义吗?在我看来,这个词恰恰提醒我们:在焦虑蔓延的今天,年轻人不必被“三十而立”的框架束缚。就像播种者知道春天虽短,但只要土壤肥沃,总有作物生长的空间。保持这种积极认知,或许能让更多人从容面对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。
下次遇到年轻人犹豫是否要转换赛道时,不妨这样说:“你此刻富于春秋,试错成本相对较低,与其踌躇不如行动。”这种表达既给出建议,又传递信任,比单纯鼓励“你还年轻”更能激发行动力。毕竟,时间资本的价值,正在于合理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