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qiū wú yì zhàn
成语解释: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。也泛指非正义战争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春秋无义战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非正义战争
繁体字形:萅秌無義戰
英文翻译:No righteous war in spring and Autumn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战:1.战争;战斗:宣战。停战。持久战。商战。2.进行战争或战斗:战胜。百战百胜。愈战愈勇。3.姓。4.发抖:寒战。打战。胆战心惊。
哎呦,说到“春秋无义战”这成语,咱得先掰扯清楚它啥意思。简单来说,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打仗,表面上喊着“替天行道”,实际上都是为了抢地盘、争霸权,说白了就是“谁也不比谁高尚”。举个例子哈,齐国打鲁国,说是要“匡扶周礼”,结果打完顺手就把人家的粮仓搬空了——这算哪门子正义?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那这成语现在能用在哪儿啊?”嘿,问得好!比如公司之间恶性竞争,A公司挖墙脚、买黑稿搞垮对手,还美其名曰“行业洗牌”,这不就是现代版“春秋无义战”吗?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那股子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味儿特别冲?
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古人打仗总爱找借口呢?其实这事儿搁今天也一样。就像咱小区物业和业主吵架,物业非说停暖气是“节能减排”,业主一查账本发现压根就是维修基金被挪用了。所以啊,“师出有名”这招,从古到今都是块万能遮羞布。
我个人觉得吧,这成语最扎心的地方在于揭露了人性弱点。就像老话说的“乌鸦站在煤堆上”,谁也别说谁黑。但换个角度看,春秋时期虽然乱,倒是逼出了管仲改革、百家争鸣这些好东西。所以说啊,历史的车轮总是碾着泥泞往前滚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给大家整个新鲜例子。前两天看直播带货,俩网红为了抢流量,一个说对方卖假货,另一个反手举报偷税漏税,结果双双翻车。评论区炸出一堆金句:“你俩搁这儿演春秋争霸呢?”“没有大义的战争,最后都是双输局”。您瞧,两千年前的道理,放手机屏幕上照样好使。
所以甭管是打仗还是竞争,核心就一句话:打着正义旗号干私活的事儿,早晚得露馅。与其费劲包装动机,不如实实在在把事儿做漂亮。历史这面镜子照了上千年,聪明人早就该明白——往前走的路,还得是正道的光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