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ūn
  • qi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í lǐ chūn qiū

成语解释: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褚裒传》:“曰:‘季野有皮里春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皮裏萅秌

英文翻译:hidden words

皮里春秋的意思

皮:1.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:牛皮。荞麦皮。碰掉了一块皮。2.皮子:皮箱。皮鞋。皮袄。3.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:包袱皮儿。新书最好包上皮儿。4.(皮儿)表面:地皮。水皮儿。5.(皮儿)某些薄片状的东西:铅皮。豆腐皮儿。6.有韧性的:皮糖。7.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:花生放皮了,吃起来不香了。8.顽皮:调皮。这孩子真皮。9.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:老挨说,他早就皮了。10.姓。
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
成语评论

皮里春秋”这个成语,字面上看有点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“表面不吭声,心里门儿清”。举个例子:同事小张在会上被领导点名批评项目进度慢,他全程点头微笑,结果第二天直接交出一份优化方案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皮里春秋”,嘴上不说,行动上已经给出答案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闷声发大财’有啥区别?”其实大不一样。前者是心里有判断但不显露,后者纯粹是不想引起注意。就像老王听说邻居家孩子考上名校,嘴上只说“真不错”,转头却给自家娃报了同款补习班——这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学习,才是皮里春秋的精髓。

生活中这种智慧特别实用。比如菜市场大妈跟摊主砍价:“您家菜看着挺水灵”,实际在暗示价格虚高。摊主要是懂行的,立马接茬:“早上刚进的货,给您算批发价”——两句话功夫,买卖双方既保全了面子,又达成了交易,比直来直往高明多了。

不过要注意,皮里春秋不等于阴阳怪气。前阵子看到个反例:小李收到甲方案件投诉,客户说“你们产品很有创意”,他误以为是夸奖,结果人家转身就发了差评。这说明,真正的高手既要会听弦外之音,也要懂得适时把话挑明。

个人觉得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成了稀缺能力。就像手机里的“护眼模式”,既过滤了刺眼的光线,又保留了屏幕内容。关键是要把握好分寸,该装糊涂时装糊涂,该亮底牌时别含糊——毕竟,真诚才是所有沟通的底色。

下次遇到同事说“这个方案挺特别的”,不妨多问句:“您觉得哪里还能优化?”既能打开话匣子,又不至于让对话陷入尴尬。记住,皮里春秋不是让人当谜语人,而是给沟通留出缓冲带,让智慧在进退之间自然生长。

皮里春秋的造句

  1. 造句 这个人从不谈论别人的好坏,但皮里春秋,什么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。
  2. 造句 浑不问眼前兴废,再休提皮里春秋!破愁城,酒一杯,觅当垆,酤旧醅,酒徒夺尽人间萃。
  3. 造句 眼前道路无经纬,皮里春秋空黑黄。
  4. 造句 两方见面,寒暄客套,均是皮里春秋。
  5. 造句 这么个老东西,皮里春秋的,装什么逼啊?这还没动手,就吓跑了,哈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