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án
  • chán
  • qi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án chán qī qiè

成语解释:寒蝉:冷天里的知了。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
成语出处:晋·陆云《陆清河集·寒蝉赋》:“于是贫居之士,喟尔相与而俱叹曰:‘寒蝉哀鸣,其声也悲;四时去暮,临河徘徊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用于凄凉场面

繁体字形:寒蟬淒切

英文翻译:cicadas chill and drearily shrill

寒蝉凄切的意思

寒:1.冷(跟“暑”相对):寒冬。寒风。天寒地冻。受了一点寒。2.害怕;畏惧:心寒。胆寒。3.穷困:贫寒。4.姓。

蝉:昆虫,种类很多,雄的腹部有发音器,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。幼虫生活在土里,吸食植物根的汁液。成虫刺吸植物的汁。

凄:1.寒冷:风雨凄凄。2.形容冷落萧条:凄凉。凄清。3.形容悲伤难过:凄然。凄切。
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深秋的夜晚,独自坐在公园长椅上,忽听得树梢传来断续蝉鸣,仿佛在唱最后的挽歌。这种情境下用"寒蝉凄切"来形容再贴切不过——比如:"月光洒在空荡的庭院里,寒蝉凄切的鸣叫声与枯叶摩擦地面的沙沙声交织,勾勒出深秋特有的孤寂画卷。"

可能有人会问:为什么要用"寒蝉"而不是其他昆虫?其实这个成语藏着自然规律。蝉的生命周期大多在夏末终结,能坚持到深秋的实属凤毛麟角,它们的鸣叫既带着生命将逝的悲凉,又透着坚持到最后的倔强。就像加班到凌晨的写字楼里,最后亮着的那盏台灯,虽然孤单却自成风景。

现代生活中,"寒蝉凄切"可以跳出季节的框架。比如形容某个行业寒冬期仍在坚守的创业者:"市场遇冷的第三季度,这些坚持创新的团队就像寒蝉凄切,用产品迭代的键盘声代替了蝉鸣。"这种转化既保留了原有意境,又赋予其新时代的注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并非只能渲染悲伤。在古镇旅游时,我曾见过摄影爱好者特意录下寒蝉声作为素材。他们觉得这种声音像天然的白噪音,能让人瞬间进入宁静状态。这提醒我们:同一个意象在不同心境下,完全可以焕发多元色彩。

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的使用更不该困在字典里。下次听到空调外机的嗡鸣,不妨试着用"寒蝉凄切"的视角来聆听,或许能发现机械声中藏着某种工业时代的诗意。毕竟在快节奏的当下,保持对细微声响的感知力,本身就是对抗麻木的一剂良方。

寒蝉凄切的造句

  1. 造句 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  2. 造句 寒蝉凄切:寒蝉:冷天里的知了。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  3. 造句 时至深秋,婉约派寒蝉凄切,寻寻觅觅;含蓄派一江春水,眉头深锁;悲情派枯藤老树,古道西风;唯我豪放派大江东去,对酒当歌,独享人生极乐!
  4. 造句 秋风萧瑟,寒蝉凄切,骤雨初歇,不知不觉已然深秋了。
  5. 造句 莫若煮酒沏茶,挥毫泼墨,对十里长亭听寒蝉凄切,把梦浸在冬雨中,来个多情自古伤离别,那堪冷落清秋节。
  6. 造句 怎会是,明月寒蝉凄切啼,遗恨!机关算尽,怎止磊落白云飞?心乱如麻,好汉竟是痴情种……
  7. 造句 一样是寒蝉凄切、秋意萧条,但是我此刻的心情却是无法言语,无穷的悔恨、无穷的怨恨缠绕我心。
  8. 造句 午夜,万物俱寂,洪家林场薄雾绵绵,沆瀣浮游,加之寒蝉凄切却也有番味道。
  9. 造句 白驹过隙,匆匆便是数日已过,现在已是寒蝉凄切、枯叶纷飞,深秋已至,众弟子伤势也已复原,正在与秦冷月一一道别。
  10. 造句 窗棂外,圆月当空;树影间,寒蝉凄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