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ǐn
  • shān
  • zhě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ǐn shān zhěn tǔ

成语解释:同“寝苫枕块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晋书》:“高宗谅暗者,除服而不言,故不云服丧三年,而云谅暗三年,明不复寝苫枕土,以荒大政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丧父母的礼节

繁体字形:寢苫枕土

英文翻译:Bedding

寝苫枕土的意思

寝:1.睡:废寝忘食。2.卧室:入寝。就寝。寿终正寝。3.帝王的坟墓:陵寝。4.停止;平息:其议遂寝(那种议论于是平息)。

苫:[shān]1.用草做成的盖东西或垫东西的器物:草苫子。2.姓。[shàn]用席、布等遮盖:要下雨了,快把场里的麦子苫上。

枕:1.枕头:枕套。凉枕。2.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:枕戈待旦。他枕着胳膊睡着了。3.姓。
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寝苫枕土”,你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。其实它和另一个成语“寝苫枕块”意思相近,都是形容古代守丧时的艰苦生活——睡草席、枕土块,表达对逝者的哀悼。不过,为什么古人会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表达情感呢?

举个例子:古代官员丁忧回乡,坚持寝苫枕土三年,连床都不肯睡,只为体现对父母的孝心。这种行为看似极端,但背后藏着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的影子。就像现代人穿黑西装参加葬礼一样,本质上都是通过特定仪式传递情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形式吗?其实我们早已找到更健康的方式。比如同事小王父亲去世后,他每天清晨去墓地静坐半小时,既保持了追思仪式感,又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。这种现代版的“精神守丧”,或许比睡草席更有现实意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文化符号都会随时代演变。就像现在年轻人用直播追思代替烧纸钱,用电子相册代替传统牌位。个人认为,重要的不是固守形式,而是找到能真正安放情感的载体。毕竟,真诚的怀念不需要通过折磨身体来证明。

再举个反例:某企业老板要求员工集体寝苫枕土悼念公司元老,结果引发健康问题。这种“情感绑架”式的模仿古礼,反而让纪念变味。可见,传统习俗需要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求灵活转化。

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活化石,记录着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。但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持续更新,情感表达也需要适配时代版本。当我们再听到“寝苫枕土”时,不妨把它看作一面镜子,既照见传统文化的厚重,也提醒我们寻找更温暖的情感连接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