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ùn sī bù guà
成语解释:①形容赤身裸体。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。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普愿禅师》:“师便问: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?’陆云:‘寸丝不挂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赤身裸体
繁体字形:寸絲不掛
英文翻译:be stark naked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丝:1.蚕吐的像线的东西,是绸缎的原料。2.像丝的东西:粉丝。尼龙丝。3.形容极小,细微:丝毫。一丝不苟。4.市制长度、质量单位。10丝为1毫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挂:1.借助于绳子、钩子、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:挂钟。把大衣挂在衣架上。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。一轮明月挂在天上。2.(案件等)悬而未决;搁置:这个案子还挂着呢。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。3.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:电话先不要挂,等我查一下。4.指交换机接通电话,也指打电话:请你挂总务科。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。5.钩:钉子把衣服挂住了。6.(内心)牵挂: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。7.(物体表面)蒙上;糊着: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。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。脸上挂着笑。8.登记:挂失。挂一个号。9.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:一挂四轮大车。十多挂鞭炮。
大家有没有听过"寸丝不挂"这个成语?先别急着想歪,这可不是说谁光着身子满街跑哈!咱们今天要唠的,其实是个特别有意思的比喻说法。
举个栗子:老王退休后把公司股份全转给儿子,现在真是寸丝不挂,天天拎着钓竿往河边跑。你看这个用法,明显是夸人家活得洒脱嘛!不过要问起这成语到底啥意思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完全放下牵挂,像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干干净净。
等等,这里有个容易搞混的点——跟"一丝不挂"有啥区别?您可问着了!虽然字面看着像双胞胎,但"一丝不挂"多指赤身裸体,而"寸丝不挂"更侧重精神层面的超脱。好比说书里写的高僧"寸丝不挂心无碍",重点在人家心里头没半点纠结。
要我说啊,现在人活得累,就是缺这点"寸丝不挂"的劲儿。隔壁张姐天天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,头发都愁白了一半。要是能学学这个成语的精髓,把那些焦虑当成旧衣服脱掉,说不定反而能活出滋味来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再整段古文助助兴:宋代禅师见弟子盯着佛像发呆,突然喝道"佛本无相,何苦寸丝不挂?"这话乍听矛盾,细品才发现妙得很——既要放下执念,又不刻意追求"放下"的状态,这才是真境界。就像咱现在刷短视频,越想着要放松反而越焦虑,倒不如顺其自然来得痛快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给咱的启示就是:该放手时就放手,但别为了放手而放手。就像吃火锅涮毛肚,数着秒怕煮老,结果反而错过最佳口感。生活中的很多事,其实保持适度松弛的状态刚刚好。您品,您细品,是不是这么个味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