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ǎo qì wú lì
成语解释:气不壮,没力量。形容精神不振。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8回:“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,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:‘爹爹,我在这里哩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
繁体字形:少氣無力
英文翻译:dispirited
少:[shǎo]1.数量小(跟“多”相对):少量。少见多怪。2.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缺少(跟“多”相对):账算错了,少一块钱。全体同学都来了,一个没少。3.丢;遗失:屋里少了东西。4.亏欠: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。5.暂时;稍微:少候。少待。[shào]1.年纪轻(跟“老”相对):少年。少女。老少。青春年少。2.少爷:恶少。阔少。3.姓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小明刚跑完八百米,瘫坐在操场边上喘着粗气。他耷拉着脑袋,连抬手擦汗的力气都没有,像棵被太阳晒蔫的小白菜。这时班主任走过来拍拍他肩膀:"怎么少气无力的?来,喝点葡萄糖水。"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"少气无力"的状态——就像手机电量只剩5%时,连开相机都会卡顿的窘迫感。
有人可能要问:少气无力到底在说什么?其实这个成语特别像我们现代人的"电量不足警告"。它不仅指身体疲惫,更多时候是种心理上的倦怠。就像连续加班两周的白领,虽然还能敲键盘,但眼神已经失去光芒;或者备考三个月的学生,翻书的速度明显变慢,笔尖在草稿纸上画出的线条都变得歪歪扭扭。
记得有次参加马拉松,我在30公里处突然"断电"。两腿像灌了铅,呼吸节奏全乱,这时候志愿者递来的半根香蕉,简直比米其林大餐还珍贵。这种关键时刻的能量补给,让我突然明白:少气无力不是终点,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充电了。现代人总爱硬撑到关机才肯休息,这习惯真得改改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职场中有新玩法。上周开会时,市场部小王汇报方案时声音越来越小,总监突然插话:"停!你现在的状态就是PPT里的渐隐动画效果。"全场哄笑中,小王猛灌两口咖啡,音量立刻调高两档。你看,少气无力不完全是坏事,它就像个天然的表情包,能准确传达出"我需要支援"的信号。
我观察过不同年龄段的"少气无力"。小朋友通常是玩累后的突然断电,像突然关机的电动玩具;年轻人更多是持续性低电量模式,比如边打哈欠边刷手机;长辈们则像老式收音机,说着说着声音就渐渐变轻。这种生命状态的自然波动,反倒让我们的日常变得真实可感——毕竟谁都不是永动机。
遇到少气无力的情况,与其硬扛不如换个思路。就像手机开省电模式能多撑两小时,我们也可以开启"生活省电模式":缩短待办清单,优先完成核心任务,适当放弃完美主义。上周我就用这个方法,把原本要写的十页报告精简成五页思维导图,结果反而获得领导"重点突出"的好评。有时候适当的"偷懒",反而是更聪明的选择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医院里测量生命体征时,"少气无力"其实是重要观察指标。但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妨把它看作自我关怀的提示灯。就像汽车仪表盘的油量警告,提醒我们是时候停下来加个油,或者换个跑道继续前行。毕竟,暂时的电量不足,从来都不影响我们下次满血复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