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ǐ liú pì gǔn
成语解释:同“屎屁直流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三回:“又闻得禁烟要用强硬手段,更急得屎流屁滚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惊吓
繁体字形:郎流屁滚
英文翻译:Shit
屎:1.大便;粪:拉屎。2.眼、耳等器官分泌出来的东西:眼屎。耳屎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屁:1.由肛门排出的臭气:放屁。2.比喻没用的或不足道的事物:屁话。屁大点事也值得大惊小怪。3.泛指任何事物,相当于“什么”(多用于否定或斥责):你懂个屁。别翻了,包里屁都没有。
滚:1.滚动;翻转: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。2.走开;离开(含斥责意):滚开。你给我滚!3.(液体)翻腾,特指受热沸腾:滚开的水。锅里水滚了。4.使滚动;使在滚动中沾上(东西):滚元宵。滚雪球。利滚利。5.同“绲”6.姓。
“屎流屁滚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粗俗,但它的画面感却格外鲜活。比如有人描述自己赶末班车的经历:“那天路上堵得死死的,眼看地铁口就在前面,我拎着包一路狂奔,跑得屎流屁屁滚的,结果还是眼睁睁看着车门关了。”这句话里的“屎流屁滚”用得很传神,瞬间让人联想到那种手忙脚乱、狼狈不堪的状态。
为什么用“屎流屁滚”来形容慌乱?其实这和人的生理反应有关——当人遇到极度紧张或恐惧的情况时,身体确实可能出现失控现象。比如考试前突然肚子疼,或者演讲时紧张到腿发抖,这类真实体验让成语有了现实依据。
再看另一个例子:“老板突然说要提前三天交方案,整个办公室顿时炸了锅,小王改数据改得屎流屁滚,连午饭都顾不上吃。”这里的成语既描述了工作强度,又暗含了“被时间追着跑”的黑色幽默,比单纯说“忙得不可开交”更有感染力。
这种表达会不会太粗俗?这要看具体语境。在朋友闲聊或自嘲场景中,它能快速拉近距离,但正式场合确实需要斟酌。就像“汗流浃背”和“挥汗如雨”,虽然意思相近,但文雅程度截然不同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现代年轻人更爱用这类“重口味”成语。某次在商场听到两个学生说:“刚才那个密室逃脱吓得我屎流屁滚,现在腿还是软的!”这种夸张化的表达,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语言追求强烈情感共鸣的趋势。
使用时要注意分寸感。比如形容自己可以增加幽默效果,但描述他人可能显得不礼貌。不妨试着在写小说对话或短视频脚本里活用,既能突出人物性格,又能制造喜剧冲突。语言就像调味料,用对了地方才能提鲜增味。
下次遇到需要表达慌乱窘迫的场景时,或许可以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就像语言工具箱里的一把瑞士军刀,虽然不常用,但关键时刻能切中要害。毕竟生动传神的表达,永远比平淡的描述更能抓住听众的耳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