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n jiān lín xià
成语解释: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
成语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志愿禅师》:“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隐士生活
繁体字形:山閒林下
英文翻译:Under the mountain forest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间:[jiān]1.方位词。中间:彼此间。同志之间。两国之间。2.方位词。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:田间。人间。晚间。一刹那间。3.一间屋子;房间:里间。车间。衣帽间。4.房屋的最小单位:一间卧室。三间门面。5.姓。“閒”[jiàn]1.空隙:乘间。2.嫌隙;隔阂:亲密无间。3.隔开;不连接:间隔。黑白相间。4.挑拨使人不和;离间:反间。5.拔去或锄去(多余的苗):间萝卜苗。“閒”
林:1.成片的树木或竹子:森林。竹林。2.林业: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。3.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民族之林。碑林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“山间林下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描述自然风景的短语,但它作为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远离世俗、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老王退休后搬到乡下,过上了山间林下的日子,每天种菜钓鱼,精神头比上班时还好。”这里的“山间林下”不只是地理位置的转移,更代表着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生活方式和普通乡村生活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“主动选择”四个字。就像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并非因为穷困潦倒,而是刻意避开官场纷争。现代人周末开车去民宿小住,本质上也是在山间林下寻找片刻安宁。最近有个程序员朋友说:“每周在山里住两天,回城工作效率能翻倍。”这恰好印证了古人说的“张弛有道”。
为什么当代人越来越向往这种状态?观察地铁里刷短视频的上班族就能明白——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反而需要空白。有个有趣现象:都市白领流行在手机里存自然白噪音,上班听溪流声假装身处山林。这种无奈的折衷,恰恰说明了山间林下代表的不仅是物理空间,更是现代人渴求的心理缓冲带。
有个值得注意的误区:有人觉得山间林下等于躺平摆烂。其实不然,宋代文人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里写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说明真正的智者无论在朝在野都保持思考。就像现在有些自由职业者选择旅居创作,看似闲云野鹤,实则保持着更高强度的自我管理。
这个成语还能用在企业管理中吗?某科技公司CEO的案例很有意思。他把每月最后一周定为“山间林下周”,要求高管团队必须离开办公室,在自然环境中开战略会议。结果发现,没有投影仪和PPT的会议,反而催生出更多突破性创意。这印证了环境对思维模式的塑造作用——水泥森林里长不出的灵感,可能在松涛竹影间自然萌发。
关于山间林下的价值,我个人的体会是:它像面镜子,照出现代生活的得失。去年在终南山住过半个月,最初觉得没有WiFi简直活不下去,三天后却发现观察蚂蚁搬家竟能看两个小时。这种体验让我重新思考:我们引以为傲的“高效”,是否正在剥夺生命本该有的丰盈?
最后看个反例。有位富豪花三亿仿建《琅琊榜》里的苏宅,结果住进去三个月就搬出来了,抱怨说“蚊虫太多,离医院太远”。这提醒我们:山间林下的精髓不在物质形式,而在心境转变。就像苏轼说的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或许真正的归隐,是带着山林之气在红尘中从容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