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n gāo hǎi shēn
成语解释:比喻恩情深厚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恩情等
繁体字形:山高海深
英文翻译:High mountains and deep seas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“山高海深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可能很多人听过这个词,但真要造句时反而卡壳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老张给邻居修了十年水电没收过钱,大家提起他都竖大拇指:“这份情谊,真是山高海深啊!”这里既不用测量山的海拔,也不是真的在说海底有多深,而是把具象的自然景观转化成情感厚度的比喻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山和海作比较?试着想象这样的场景——科研团队花了二十年攻克癌症疫苗,发布会上主持人说:“这份坚持,堪比山高海深。”此时山代表科研路上翻越的无数难关,海则暗示医学探索的未知领域,成语瞬间让抽象的努力变得可视化。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正能量的语境吗?不见得。在历史纪录片里,旁白可能这样讲:“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,如山高海深般难以挣脱。”这里用自然界的宏大反衬压迫的沉重,反而比直白的批判更有冲击力。可见同一个比喻,随着语境转换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。
当代年轻人还爱用这种老成语吗?我在地铁里听到中学生聊天:“我妈的唠叨功力,那真是山高海深。”这种新旧混搭的用法反而让传统词汇焕发新生。就像给青花瓷瓶插上满天星,既保留文化底蕴,又添了时代气息。
如何在写作中避免用滥这个成语?关键要找到情感共鸣点。比如描写戍边战士的家书:“信纸上未干的泪痕,诉说着山高海深的思念。”比起直接说“非常想念”,这种表达既有画面感,又给读者留出想象空间。好的成语就像调料,放对地方才能提鲜。
下次遇到需要表达深厚情谊或重大意义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就像画家调配颜色,恰当的比喻能让文字产生立体感。当“点赞”“绝绝子”充斥屏幕时,那些历经千年的汉语明珠,依然在等待着被重新擦亮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