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ì juān yuè hào
成语解释:脧:缩减。日减月损,损耗越来越大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逐渐缩小
繁体字形:歲歲月耗
英文翻译:Annual consumption
岁:1.年:岁月。岁首。岁末。岁暮。辞旧岁,迎新年。2.表示年龄的单位:孩子满了三岁了。这匹马是六岁口。3.指时间:岁不我与(时间不等待我们)。4.年成:歉岁。丰岁。5.姓。
朘:[juān]1.剥削。2.减少。[zuī]男子生殖器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耗:1.减损,消耗:损耗。油耗。他们谈了一晚上,把灯里的油都耗干了。2.拖延:耗时间。3.音信(现多指坏的):噩(è)耗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原本鼓鼓的钱包,不知不觉就瘪了下去,就像被小虫子一点点啃掉似的。这种"钱袋子越来越瘦"的体验,用成语"岁朘月耗"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。比如小李刚工作时的月光族生活:每月发薪日还完信用卡,看着账户里剩下的钱,总忍不住感叹:"这个月怎么又只剩这么点了?"
有人可能会问:"岁朘月耗和普通开销有什么区别?" 关键在于"温水煮青蛙"式的消耗。就像办公室的小王,每天多花20元喝奶茶看起来不多,但一年下来就是七千多元,相当于两个月房租悄悄"蒸发"了。这种持续的、不易察觉的消耗,往往比突发的大额支出更值得警惕。
另一个例子是职场人的精力管理。刚入职的小张像充满电的手机,可连续加班三个月后,她发现自己开始记不住会议内容,下班后只想躺着刷短视频。这种精神能量的缓慢流失,其实也是"岁朘月耗"在作祟——不是某天突然累垮,而是持续消耗后的必然结果。
我发现现代人更容易陷入这种消耗陷阱。就像手机里的自动更新功能,各种小额会员、订阅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吃掉我们的积蓄。有个朋友计算后发现,自己每年在视频网站、音乐平台等自动续费项目上要花掉一部新手机的钱。这种"看不见的支出"正是成语提醒我们要警惕的。
面对这种慢性消耗,我的经验是建立"财务体温计"。就像定期体检要查血常规,我每季度会做一次消费结构分析。最近发现外卖支出占比过高后,开始尝试周末集中采购半成品,既保证饮食质量,每月还能省下近千元。这就像给漏水的桶子打补丁,虽然不能完全阻止消耗,但能有效延缓"瘪下去"的速度。
其实换个角度看,"岁朘月耗"不完全是坏事。就像树木年轮的积累,当我们把消耗转化为投资,比如每月定投学习课程或健身计划,这种持续付出反而能产生复利效应。关键是要做清醒的"资源管家",让时间成为盟友而非对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