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uàn
  • yuè
  • xuē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ì zuàn yuè xuē

成语解释:见“日削月朘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萧至忠传》:“私谒开而正言塞,日朘月削,卒见凋弊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逐渐缩小

繁体字形:日日月削

英文翻译:Sun and moon

日朘月削的意思
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
朘:[juān]1.剥削。2.减少。[zuī]男子生殖器。
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
削:[xuē]义同“削(xiāo)”。专用于复合词:削减。剥削。[xiāo]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:削果皮。把坏的一截削掉。

成语评论

日朘月削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小张最近总抱怨:“工作压力大,工资没涨,物价却一天天涨,感觉存款像被日朘月削了一样。”他说这话时,手里还攥着上个月的账单。这时候我们可以问:为什么用“日朘月削”而不是其他词?因为这个词精准表达了“逐渐消耗、持续减少”的过程,就像温水煮青蛙,变化虽小但累积起来影响巨大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老王的奶茶店刚开业时生意火爆,后来隔壁连开三家竞争对手。他说:“客源就像被日朘月削,现在日营业额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。”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这种变化能被及时察觉吗?其实很难,就像手机电量从100%掉到20%,往往要等到提醒才惊觉。生活中的很多损耗都是这样悄然发生的。

我观察到,现代人更容易陷入“日朘月削”的困境。比如刷短视频,每次觉得“就看五分钟”,结果两小时过去才发现时间被蚕食。这时候不妨自问: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碎片化信息吗?或许可以试试“反向操作”——每天刻意留半小时深度阅读,用主动积累对抗被动消耗。

有个现象很有趣:老一辈常说“钱要掰成两半花”,这其实就是在对抗日朘月削式的浪费。比如李奶奶买菜时总会对比三家,她说:“别小看每斤省五毛钱,一个月下来能多买三斤肉。”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依然适用,只是对象可能变成了会员自动续费、外卖凑单满减这些“温柔陷阱”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最大的现实意义是提醒我们关注“微小但持续的变化”。就像健身时增肌不易,但发福却是日积月累的。与其焦虑大环境的不可控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每天可调整的1%——少刷半小时手机就能多读十页书,少吃两包零食就能多存一笔钱。生活的主动权,往往藏在这些细微的选择里。

"日朘月削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