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ǎo
  • yán
  • l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ǎo yán lìng sè

成语解释: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

成语出处: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何迁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巧言令色

英文翻译:clever talk and an ingratiating manner

巧言令色的意思

巧:1.心思灵敏,技术高明:巧干。能工巧匠。他的手艺很巧。2.(手、口)灵巧:心灵手巧。他嘴巧,学谁像谁。3.恰好;正遇在某种机会上:恰巧。偏巧。凑巧。巧遇。来得真巧。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,真巧极了。4.虚浮不实的(话):花言巧语。5.姓。
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巧言令色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——用花言巧语和假装热情的态度去讨好别人。比如同事小张总爱在领导面前夸张地说:“您这个方案简直天才!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有创意的思路!”可一转身,他却私下抱怨方案漏洞百出。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,就是典型的“巧言令色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明知道虚假讨好惹人反感,还是会这么做呢?其实背后藏着现实需求。比如新入职的员工为了快速融入团队,可能会对老员工的每个观点都积极附和;销售人员为了成单,也可能把普通产品夸得天花乱坠。短期来看,这似乎能带来某些便利,但就像用糖纸包着苦药,时间久了总会露馅。

战国时期有个有趣的故事。说客苏秦游说六国时,穿着破衣烂衫的他不受待见,后来换上华服、练就口才,立刻被奉为座上宾。这个故事既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,也揭示了过度包装带来的认知偏差——人们常常因为华丽的表达而忽视实质内容。

生活中如何避免被“巧言令色”迷惑呢?不妨试试“延迟判断法”。当听到特别动人的赞美时,先别急着飘飘然,观察对方后续的实际行动。就像邻居王阿姨总夸别人“你家孩子真聪明”,但当她主动提出帮邻居孩子辅导功课时,这份善意才真正有了分量。

在我看来,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完全摒弃语言技巧,而是找到真诚与策略的平衡点。就像咖啡里加糖,适量能让口感更顺滑,过多反而掩盖了咖啡的本味。真正有效的沟通,应该像透光的琉璃——既保有温度,又能让人看见内在的真实质地。

下次遇到特别热情的赞美时,不妨笑着回应:“谢谢!不过您觉得这个方案具体哪里还可以改进?”这样的回应既保持了礼貌,又能引导对话走向更有价值的深度交流。毕竟,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关系,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。

巧言令色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不可巧言令色,曲从苟合,以求人之与己也。
  2. 造句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。
  3. 造句 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。
  4. 造句 讲台之上何谓无碍辩才,通常即指学究所以为的巧言令色。
  5. 造句 善于巧言令色的人,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,其实往往别有用心。
  6. 造句 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。
  7. 造句 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,只是巧言令色。
  8. 造句 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,表里不一的人。
  9. 造句 在做了坏事之后,不但不认罪悔罪,还诡辩滔滔、巧言令色。
  10. 造句 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,十足是个偽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