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ǎo
  • yán
  • hu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ǎo yán rú huáng

成语解释: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能说会道

繁体字形:巧言如簧

英文翻译:glib

巧言如簧的意思

巧:1.心思灵敏,技术高明:巧干。能工巧匠。他的手艺很巧。2.(手、口)灵巧:心灵手巧。他嘴巧,学谁像谁。3.恰好;正遇在某种机会上:恰巧。偏巧。凑巧。巧遇。来得真巧。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,真巧极了。4.虚浮不实的(话):花言巧语。5.姓。
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簧:1.乐器里用为振动发声的薄片:笙簧。风琴簧片。2.器物上有弹力的机件:弹簧。锁簧。

成语评论

巧言如簧这个词儿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?既能用花言巧语把人绕进去,又像吹奏乐器一样让人感到愉悦。比如职场里的小张,每次开会都能把枯燥的报表数据讲得像冒险故事,同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。可等到要兑现承诺时,大家才发现他那些"下个月肯定落地"的保证,跟竹篮打水没啥两样。

有人可能要问:为什么人们总被巧言如簧的人牵着走?这其实藏着个心理陷阱——谁都爱听顺耳的话。就像菜市场里卖瓜的老王,他吆喝"这西瓜保熟,不甜不要钱"时,大妈们明知可能有诈,还是忍不住要买两个回家。这种语言包装术,本质上利用了我们对美好预期的天然向往。

记得去年同学聚会,李姐把创业失败的经历说得像英雄史诗。她说:"当时就像在暴风雨里开帆船,虽然船沉了,但收获了满天星光。"这话听着带劲吧?可细想就会发现,她其实避开了管理失误这个核心问题。这种语言魔术,就像给苦药裹上糖衣,让人不知不觉就咽下去了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读者疑惑:难道能说会道是坏事?我倒觉得关键在度的把握。战国时的苏秦,靠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六国合纵,这是巧言如簧的正面示范。但若是像某些带货主播,把普通保健品吹成包治百病,那可就变味了。语言本是把瑞士军刀,用来自卫还是伤人,全看握刀的手。

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玩语言游戏。相亲时说"喜欢旅行"其实是月光族,简历里"抗压能力强"可能暗示经常加班。这些包装本身无可厚非,但就像做菜不能光放味精,真诚才是人际关系的硬通货。下次听到特别顺耳的话时,不妨多问句:这话的弦外之音,到底是什么调调?

巧言如簧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,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
  2. 造句 骗子巧言如簧,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。
  3. 造句 赵忠说道,经过他这么的巧言如簧,倒是让何进站不住理了。
  4. 造句 没有英姿飒爽气,没有巧言如簧舌。
  5. 造句 普能一向嬉皮笑脸,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
  6. 造句 小子,任你巧言如簧,也不能够更改将要留在此处的事实,与其现在想要打动我,还不如想想如何逃走吧。
  7. 造句 至少现在一点也看不出来巧言如簧,惟利是图的性情。
  8. 造句 打定主意任他百般花巧千种计谋,自己都要八风不动的齐青衣,果然贯彻了这一信念,任张蛮鱼如何巧言如簧,就是一副我不开心,我不理你的脸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