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àn
  • xiā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àn xiāo bì rì

成语解释:犹干云蔽日。

成语出处:清·何绍基《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》:“奇松古柏,干霄蔽日,真气真骨真形,岂待浑成于影哉!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树木高大

繁体字形:干霄蔽日

英文翻译:tall

干霄蔽日的意思

干:[gàn]1.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骨干。2.指干部:调干。干群关系。3.做(事):实干。干活儿。埋头苦干。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练。干才。5.担任;从事:他干过厂长。6.事情变坏;糟:要干。干了,钥匙忘在屋里了。[gān]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2.姓。3.冒犯:干犯。4.牵连;涉及:干连。干涉。相干。5.追求(职位、俸禄等):干禄。6.水边:江干。河干。7.天干:干支。8.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湿”相对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馏法。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饼干。葡萄干儿。豆腐干儿。把萝卜晒成干儿。11.空虚;空无所有:外强中干。钱都花干了。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号(háo)。13.属性词。指拜认的(亲属关系):干妈。干儿子。14.徒然;白:干着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15.形容说话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说话别那么干。16.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们干起来了。

霄:云;天空:重霄。云霄。九霄云外。

蔽:1.遮盖;挡住:遮蔽。掩蔽。2.概括:一言以蔽之。
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干霄蔽日”这个成语,你听说过吗?它常用来形容事物高大、密集到遮挡天空和阳光的程度。比如:“台风过境后,倒塌的树木干霄蔽日,整条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。”这里的“干霄蔽日”既描绘了树木堆积的高度,也暗示了灾后场景的压抑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自然景物吗?”当然不是!比如在描写城市发展时,可以说:“新建的写字楼群干霄蔽日,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像一片发光的森林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“数量多、体量大”的核心意象,又赋予了现代化场景的诗意表达。

我曾在登山时亲眼见过真正“干霄蔽日”的景象——成片的冷杉笔直向上生长,树冠层层叠叠几乎遮住整个天空。这种视觉冲击让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妙处:它不仅描述客观景象,更传递出人类面对庞然大物时那种震撼与渺小交织的复杂感受。

可能有人疑惑:“为什么不直接用‘高耸入云’?”关键在于侧重点不同。“高耸入云”强调单体高度,而“干霄蔽日”更突出群体规模带来的遮蔽效果。就像竹林和独木松的区别,前者靠数量形成遮天蔽日之势,后者则以个体高度取胜。

现代生活中,“干霄蔽日”有了新的演绎空间。比如形容信息爆炸时代:“社交平台上的热搜榜单干霄蔽日,真正重要的新闻反而被淹没在流量浪潮里。”这种比喻用法既符合成语本义,又能引发对当下现象的思考。

记得有次参观古建筑群,导游指着成排的飞檐说:“这些屋顶设计不只是为了美观,当年确实需要干霄蔽日的屋檐来为行人遮风挡雨。”这个解释让我意识到,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最初都源于实用需求,随着时间推移才逐渐演变成审美符号。

当我们在写作中使用这类成语时,不妨多问自己:“这个场景是否真的需要‘遮蔽天空’的意象?”比如描述书架,说“堆到天花板的书本干霄蔽日”就比“很多书”更具画面感。但要注意避免滥用,毕竟不是所有高大的事物都需要用这么强烈的词汇来形容。

最后想分享个有趣发现:古人创造“干霄蔽日”时,可能根本想不到今天我们会用它来形容钢筋水泥的森林。语言就是这样,既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基因,又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养分,最终长成跨越时空的参天大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