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án mài lóng zhōng
成语解释:龙钟:行动不灵便。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灵便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墓上,提着我的名字,说我蘧佑年迈龙钟,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多用于老人等
繁体字形:年迈龙钟
英文翻译:Old dragon bells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迈:1.提脚向前走;跨:迈步。迈进。迈过门槛。2.姓。3.老:老迈。年迈。4.英里。用于机动车行车的时速,每小时行驶多少英里就叫多少迈,也有把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(公里)叫多少迈的:以80迈的车速行驶。[英mile]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钟:1.响器,中空,用铜或铁制成。2.计时的器具,有挂在墙上的,也有放在桌上的:挂钟。座钟。闹钟。3.指钟点、时间:六点钟。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。4.(情感等)集中:钟爱。钟情。5.姓。6.同“盅”。
“年迈龙钟”这个词,你第一次听到时是什么感觉?可能有人会觉得“龙钟”像某种古老的钟,也有人联想到佝偻的身形。其实这个成语专用来形容老年人行动迟缓、体态衰老的模样。比如:“邻居张爷爷拄着拐杖下楼时,虽然年迈龙钟,但总不忘笑着和每个路人打招呼。”这里既点出了老人的行动不便,又用温暖细节冲淡了负面联想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不礼貌?”关键在于语境。如果说“那位年迈龙钟的奶奶独自过马路”,可能引发同情;但换成“别看王教授年迈龙钟,讲起量子物理眼睛都在发光”,立刻赋予画面动态反差。语言就像调色盘,全看如何搭配。
现代社会中,这个成语正在发生微妙转变。我曾在养老院看到,八十岁的李奶奶边做康复训练边开玩笑:“我这叫年迈龙钟2.0版本,系统运行慢了点,但核心程序还在升级呢!”这种幽默的自嘲,反而让传统成语焕发新生机。当我们用更立体的视角看待衰老,语言也会跟着变得鲜活起来。
有没有替代说法呢?“老态龙钟”算是近亲,但少了“年迈”的时间沉淀感。比起直白的“腿脚不便”,“年迈龙钟”自带文学滤镜,特别适合用在需要画面感的场景。就像描写秋叶飘落可以说“枯黄”,但用“鎏金”就更显诗意,词语的选择本身就是态度的表达。
下次在公园遇见蹒跚的老人,不妨多观察片刻。你会发现,那些所谓“龙钟”的步态里,可能藏着年轻时翻山越岭的豪迈,也可能正酝酿着接孙子放学的急切。每个缓慢移动的身影,都是时光写给世界的散文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