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ǎo mài lóng zhōng
成语解释: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便
成语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,那知如今老迈龙钟,如同一场春梦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老邁龍鐘
英文翻译:look old and clumsy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迈:1.提脚向前走;跨:迈步。迈进。迈过门槛。2.姓。3.老:老迈。年迈。4.英里。用于机动车行车的时速,每小时行驶多少英里就叫多少迈,也有把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(公里)叫多少迈的:以80迈的车速行驶。[英mile]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钟:1.响器,中空,用铜或铁制成。2.计时的器具,有挂在墙上的,也有放在桌上的:挂钟。座钟。闹钟。3.指钟点、时间:六点钟。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。4.(情感等)集中:钟爱。钟情。5.姓。6.同“盅”。
在小区楼下,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,拄着拐杖缓缓踱步。邻居们见他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下楼梯时,总会主动上前搀扶。这种场景让不少人联想到成语"老迈龙钟",它究竟在描述怎样的状态?其实这个成语既非单纯感叹衰老,也不是对长者的不敬,而是客观描绘因年岁增长带来的行动迟缓现象。
菜市场入口处,有位摆摊卖竹编的老匠人。他编织时手指略显僵硬,却仍能做出精巧的蚂蚱和花篮。有顾客感叹:"您这手艺年轻人可学不来!"这让人不禁思考:老迈龙钟是否必然伴随能力衰退?观察发现,虽然老人动作变慢,但沉淀数十年的经验反而让作品更具韵味,这或许正是成语背后隐藏的辩证关系。
社区组织重阳节活动时,七十岁的张阿姨主动报名当志愿者。她搬运物资时确实不如年轻人利索,但调解邻里矛盾时展现的智慧令人叹服。这引发新思考:我们是否过分关注"龙钟"的表象,而忽视了"老迈"蕴含的价值?当代社会既有便捷的养老设施减轻体力负担,也有更多渠道让长者发挥余热。
在科技公司里,返聘的退休工程师王师傅带着年轻人做项目。他操作电脑的速度比不上实习生,但当系统出现疑难故障时,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总能精准定位问题。这种反差印证了个人观点:年龄增长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变化,更是经过时间淬炼的独特优势。就像陈年普洱,冲泡时虽无新茶的清香扑鼻,却另有一番醇厚回甘。
路过公园凉亭,常见老人们围坐对弈。执子的手偶尔颤抖,落子时却透着年轻人难有的从容气度。这种画面恰似"老迈龙钟"的生动注脚——外在形态的改变,与内在智慧的沉淀,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图景。当我们放慢脚步观察,会发现每个迟缓动作里,都可能藏着值得品读的人生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