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n
  • zhēn
  • mi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ú shān zhēn miàn

成语解释: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

成语出处:清 杨伦《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事物的真相

繁体字形:廬山真靣

英文翻译: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

庐山真面的意思

庐:1.简陋的房屋:茅庐。庐舍。2.指庐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安徽合肥):庐剧。3.姓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真:1.真实(跟“假、伪”相对):真心诚意。千真万确。去伪存真。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。2.的确;实在:时间过得真快!。“人勤地不懒”这话真不假。3.清楚确实:字音咬得真。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?4.指真书:真草隶篆。5.人的肖像;事物的形象:写真。传真。6.本性;本原:返璞归真。7.姓。
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听过"庐山真面"这个成语?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这个问题就像成语本身描述的情景——当我们身处庐山之中,反而看不清它的真实样貌。这个成语其实源自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,原句是"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",用来比喻人陷入具体情境时难以看清事物全貌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在公司新产品研发会上和同事激烈争论,大家都执着于某个技术细节。这时项目经理突然说:"我们是不是该跳出庐山真面,先看看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?"这句话让所有人恍然大悟。原来技术团队太过专注专业细节,反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用户需求。

为什么会产生这种"当局者迷"的现象呢?现代心理学给出了解释:人的认知存在"定势效应",就像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。去年我参与社区改造项目时,设计师们最初设计的方案充满艺术装置,直到居委会大妈提醒:"这些雕塑会挡住老人们晒太阳的长椅位置吗?"这个提问瞬间让我们意识到专业视角的局限性。

如何破解这种认知困境?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叫"时空转换法"。具体来说,遇到复杂问题时,可以尝试两个思考角度:如果是十年后的自己会怎么看待这件事?或者换成完全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会如何理解?就像去年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,我建议他们各自写下对方可能的想法,这个换位练习很快化解了误会。
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"庐山真面"现象反而更加普遍。我们每天被各种观点包围,就像站在信息瀑布下方接水,反而看不清水源的方向。这时候更需要培养"抽离观察"的能力,就像无人机升空拍摄,既能看到山间溪流,也能看见整座山脉的走向。这种全局视野,或许就是我们应对复杂世界的最佳导航仪。

庐山真面的造句

  1. 造句 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,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。
  2. 造句 我们只能等待三星正式发布才能一窥其庐山真面目。
  3. 造句 尽管老王百般掩饰,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。
  4. 造句 这座雕像几经破坏,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。
  5. 造句 做了很久的朋友,今天才算认清了这个伪君子的庐山真面目。
  6. 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苏轼 
  7. 造句 中国有句谚语说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  8. 造句 百度网络交易平台"有啊"终于向网民露出其庐山真面目。
  9. 造句 不经过探索了解,是很难弄清这一带庐山真面目的。
  10. 造句 我一直把他当朋友,经过这次风波,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