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  • shān
  • zhēn
  • mi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

成语解释:庐山:山名,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。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
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

繁体字形:不識廬山真靣目

英文翻译:I don't know the true face of Lushan

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
庐:1.简陋的房屋:茅庐。庐舍。2.指庐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安徽合肥):庐剧。3.姓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真:1.真实(跟“假、伪”相对):真心诚意。千真万确。去伪存真。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。2.的确;实在:时间过得真快!。“人勤地不懒”这话真不假。3.清楚确实:字音咬得真。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?4.指真书:真草隶篆。5.人的肖像;事物的形象:写真。传真。6.本性;本原:返璞归真。7.姓。
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说到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这成语,老张前几天还真闹了个笑话。他跟着旅游团去庐山玩,半山腰起大雾,他愣是对着块光秃秃的石头说:“这飞来石真壮观!”导游憋着笑提醒:“叔啊,您看反方向了。”你品,你细品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?
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哎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“当局者迷”嘛!好比咱盯着手机查星座运势,结果连自家WiFi断了都没发现。这种“灯下黑”的情况,老祖宗用七个字就概括得明明白白。

前两天公司开策划会可有意思了。小李拿着方案滔滔不绝讲了俩钟头,最后王总幽幽来一句:“方案挺周全,就是预算超了二十倍。”您瞧瞧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?搞创作的人最容易犯这毛病,总觉得自己的点子天下第一。

要我说啊,这成语搁现在可太有用了。刷短视频一刷三小时,还以为在学知识;熬夜追剧追到眼发花,还觉得在放松。这些时候要是能抽身看看,准保惊觉:“好家伙,原来我在浪费时间!”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,管你是看风景还是过日子。

最后给大家支个招儿。下次遇事拿不定主意,不妨学学苏东坡的智慧——往后退三步。就像看画展不能贴太近,处理问题也得保持点距离感。记住咯,有时候“看不清”不是眼睛的问题,是站的位置需要调整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苏轼 
  2. 造句 中国有句谚语说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  3. 造句 哥,大哥,别打了,小弟有眼不识庐山真面目,实在该死!
  4. 造句 而他这个只有眼睛,看不见山,是为不识庐山真面目,所以相对于洞察万物的天眼来说,天目只能看见表象,看不见事物的本质。
  5. 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尔。
  6. 造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;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苏轼 
  7. 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生在此山中。
  8. 造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,刚才我还以为这蛇最多三米长,等这大家伙把自己的身段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由惊得我倒吸一口凉气。
  9. 造句 横看成林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.
  10. 造句 我看你很蠢;你看我很蠢;自己看自己很聪明;上帝看人类全愚蠢。此行看彼行简单;彼行看此行容易;同行看同行迷惑。所以,弹棉花的改弹吉他;砌墙的改堆码文字;做机械的改搞文学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