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 ruò bì xǐ
成语解释:亦作“弃之敝屣”。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,比喻毫不可惜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屣)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毫不可惜
繁体字形:棄若敝屣
英文翻译:unconcernedly
弃:1.放弃;扔掉:抛弃。舍弃。遗弃。弃权。弃之可惜。2.姓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敝:1.破旧;破烂:敝衣。舌敝唇焦。2.谦辞,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:敝姓。敝处。敝校。3.衰败:凋敝。经久不敝。
屣:鞋:弃之如敝屣(扔掉它如同扔掉破旧的鞋)。
“弃若敝屣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生活化。比如有人买了一部新手机,转头就把旧手机扔进抽屉吃灰,甚至直接丢进垃圾桶——这种毫不留恋的态度,不就是“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抛弃”吗?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会轻易抛弃曾经珍视的东西?其实很多时候,不是因为东西真的没用了,而是新鲜感盖过了实用价值。
举个更贴近职场的例子。小张在一家公司干了三年,业务能力扎实但性格内向。公司为了短期业绩,直接把他调去边缘岗位,甚至暗示他“主动辞职”。这种把员工当一次性工具的做法,算不算“弃若敝屣”?有趣的是,半年后公司接了个需要长期维护的大项目,这才发现当初赶走专业人才有多短视。你看,轻易抛弃的后果,往往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来弥补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既然知道不该随便抛弃,为什么现实中还是屡见不鲜?我倒觉得这和现代社会的“快节奏病”有关。就像网红奶茶店排长队,喝两口拍完照就扔掉;直播带货喊着“买它买它”,买回家才发现根本用不上。当所有东西都变成即时满足的消耗品,我们对待人、事、物的耐心自然就变少了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“价值重估”。朋友老李最近翻出十年前买的胶片相机,原本准备当废品卖,结果发现年轻人现在流行玩复古摄影,反而成了香饽饽。你看,被某人视为敝屣的东西,换个场景可能就是宝贝。生活中很多事物就像魔方,转个角度就能看见不同价值。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虽老,道理常新。在这个推崇“断舍离”的时代,或许更需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垃圾,什么是被低估的璞玉。就像收拾房间时,与其一股脑儿扔东西,不如先问问自己:这件物品背后有没有值得保留的故事?这个人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闪光点?答案往往就在你放慢脚步的思考里。